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放到什么时候都不为过!可万万没想到,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用油,居然出了大问题!新京报曝光的这一丑闻,让无数老百姓直呼可怕!

食用油专用罐车,本来是用于运输各类食用油产品的专业车辆,居然大面积出现了食用油与煤油,甚至更“毒”的化工液体混装的情况。 想象一下,餐桌上的食用油,竟然有可能是从刚刚装载过化工品的油罐里倒出来的。这事一出,相信很多爱下厨的朋友们坐不住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中午看新京报昨天的调查报道,看得人心里拔凉拔凉,怎么会到如此荒诞的程度?

据记者跟踪调查报道,罐车运输行业里,“化工液体运输”和“食用类液体运输”互相混用且不清洗,竟然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一辆油罐车刚运完“煤制油”,可以立马装运“大豆油”,期间无缝衔接,且没有任何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看看记者的暗访视频:

食品行业大地震?拉完煤油不洗罐再拉食用油?汇福 中储粮油陷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食品行业大地震?拉完煤油不洗罐再拉食用油?汇福 中储粮油陷其中

【行业潜规则,买家、卖家心照不宣】

煤制油,那是一种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

有罐车司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今年五月份,新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比如视频曝光呈现的画面里,就出现这么一幕,一辆罐车缓缓驶入厂区,没有清洗油罐,进入厂区后直接驶向了装油台,不一会就见司机爬上罐口开始装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40分钟后,没洗的罐车从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厂区出来的时候已经拉了35吨的大豆油!

而视频里,同样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另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公司,在验罐时也不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企业卷入,监管形同虚设】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还是眼前的这一画面,当记者发现一辆刚卸完煤制油的罐车,驶入某地“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于是致电了中储粮的一名销售经理。

而对方却透露了一则这样信息:只要车上有“食用油专用”字样,就放行他们不验罐,是不是专用油罐车他们也没法分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再也坐不住了!

这简直就是在搞笑,煤制油和食用油,一个专业的食品从业人员都分不清?难道指望着我们这些老百姓去分辩吗?

肉眼看不出来,难道不会上专业仪器监测,退一万步哪怕摸一下,舔一口,也能感受到细微的差别吧!

尸位素餐、蝇营狗苟、恬不知耻

你不吃国产的,专挑进口吃,就损害不到你全家人的健康是吧!

可有没有想过这种行为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是多大的伤害啊!

运出去后,卖到千家万户的灶台上,孩子、老人、孕妇,每吃一口都是在“慢性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么残忍啊!

这还是一家大型央企,他们的负责人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去应付工作,拿民生问题当儿戏。

可想而知,如果是一些地方的私营食品企业,哪还会把食品安全法放在眼里,哪还会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

【专家科普: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吃的越多,嘎的越快,这句话可不是小编在胡编乱造,而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先生说的。

“煤制油主要就是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对人体有健康风险,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吃得越多则毒性越大,苯或氨基苯成分较多时,还可能影响造血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都不知道这个油里面有什么样的污染物,更是防不胜防,如果毒性大的化工液体残留在里面,直接接触或者吸入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说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等等,有可能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损伤。”
【网友热议:老百姓的信任感逐渐被磨灭】

“这居然不是分车运送的,长见识了”

“民以食为天,欺骗人民就是欺骗老天爷,太可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储粮这么大的企业应该通过iso认证的吧,审核的时候都不查吗?”

“我为了支持国企,专门买中储粮出品的,到底什么才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网友说的,国企出品的食品都不可靠了,还有什么能让老百姓放心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们老百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些支持国货的信任感都要被磨灭的一干二净了吧。

【个人观点:耗不起的健康问题】

像这般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惩一批人以儆效尤,要不然不足以威慑住这些丧尽天良的坏人。

这件事必须有处理结果,继续打太极只会让老百姓更加寒心,唯有赶紧放下那支不断转悠的“油笔”,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千万别让食用油和煤制油的混搭问题不了了之。

那是关乎人们健康的事情,耗不起,等不得。

像记者采访的那个中储粮经理那样“油滑”可洗不掉失望和质疑,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

不知道小编的这番言论各位看官是否支持,欢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