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总理在京因病离世,当人们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一个尘封了两年的毛主席最高指令被发现躺在总理办公室的抽屉里。

这是一封怎样的指令,为何总理不肯公之于众?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1974年,当时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暗流涌动中寻求平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有人提议让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出任人大副委员长。

邓颖超,这位党内饱经考验的老革命,为革命立下了赫赫功勋,为新中国的妇女儿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她的资历和能力,无疑是这一职位的合适人选。

毛主席高度认可她的能力,亲自下达一份手令:同意邓颖超同志出任副委员长。

这不仅预示着党和国家给予邓颖超本人厚望,也证明她的能力能够担任得起这样一份殊荣,能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这份手令被送到国务院办公室时,周总理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反复阅读手令的内容,沉思良久后,最终将手令放进了抽屉,并用钥匙锁起来。

这一举动,人们纷纷猜测,周总理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周总理的内心早已有了答案,深知作为国家总理,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邓颖超的出任虽然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担心,一旦邓颖超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她的身份和地位可能会成为一些人攻击和诋毁的靶子,给她本人和党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更重要的是,周总理对“裙带关系”有着极度的厌恶,深知在旧社会中,“裙带关系”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公正的绊脚石。

因此,总理决心以身作则,在党内树立一心为公的廉洁风气,宁愿让邓颖超在妇联等组织中继续发挥她的专长和才能,也不愿让她因为身份问题而陷入政治漩涡之中。

这一切的考虑和决策,周总理都没有向外界透露,选择沉默和隐忍,将这份手令深深地锁进了抽屉里。

这一锁,就是两年,期间,周总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没有因为任何压力而动摇。

直到1976年1月,周总理因病离世,这封手令才被公之于众。

当人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无不为之动容,感叹周总理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立场,也为总理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而感动落泪。

周总理的离世,是中国政坛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民族的痛失,他的离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性。

不久,邓颖超被组织重用,出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官至正国级。

邓颖超深知丈夫的期望和嘱托,始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无论身居何职都时刻自省自律,以周总理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当私人情感有可能影响人民利益时,真正的人民公仆会毫不犹豫选择和人民站在一起。

这份尘封两年的指令,是一份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份精神的传承。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