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军落脚陕北,却发现四面为敌

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指挥只剩下八千多人的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基本胜利结束。

两天后,彭德怀统一指挥红军第1、第2纵队打垮了追击而来的马鸿宾、马鸿逵所部第35师骑兵团,是为“吴起镇之战”。

这一仗把一直跟在屁股后面的“尾巴”打掉了,中央红军的处境终于暂时稳定下来。

同月,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进驻西安,调20万东北军到陕北“剿共”。

张学良以为当时疲惫不堪、粮弹皆缺的红军绝非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的对手,因此意气风发,觉得东北军打红军那不就是锤子打豆腐、滚汤化冰块,轻轻松松!

结果没想到,东北军自从和红军交手开始就接连吃了败仗,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与蒋介石

9月中旬,先期进入陕北的东北军第110师在劳山遭徐海东的红25军伏击,2个团被歼灭,师长何立中毙命。

10月25日,东北军第107师在鄜县榆林桥再次和徐海东交手大败,损失2000多人,团长高福源被俘。

11月下旬的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109师和来救援的106师1个团基本全部被歼,师长牛元峰自杀身亡。

短短2个月多点时间里东北军就损失了差不多2个半师,而且部队被红军消灭后蒋介石非但没有补充,反而取消了部队番号,扣发军饷,死伤的官兵也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抚恤。

这让张学良开始认识到:红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蒋介石只是想要借红军之手消灭东北军。

一开始,张学良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毒害很深,他所想的就是先率部消灭红军,然后再打回东北老家去。

但现在眼看“剿共”没有出路,回家遥遥无期,东北军士气低落,将无斗志,兵无战心,张少帅的内心十分苦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东北军

残酷的现实迫使张学良开始考虑东北军的出路问题,1936年1月,他与时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的李克农进行协商,确定双方停战。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秘密来到东北军控制的延安,希望中共派人前来会谈。

中共方面派出的会谈代表是周恩来。

周、张延安会谈是卓有成效的,张学良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双方同时约定停止战斗,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到对方军中加强联络。

按照毛主席的打算,红军和东北军停战之后就拥有了一块稳定的基地,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有所作为。

于是红军在1936年2月底东渡黄河,发起东征战役,这一招本想依托险峻的吕梁山脉发展根据地,同时打通前往华北抗日的通道。

但没想到控制山西的军阀阎锡山拼命反击,加上蒋介石也调动大军进入山西,使得敌军总数达到20多万,红军不能立足,只好又撤回黄河以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陕北的红军战士

到1936年5月东征战役结束时,毛主席他们面临的战略形势是这样的:

阎锡山的3个师和汤恩伯率领的蒋介石嫡系13军反推到黄河渡口,封住了红军再次东进的通道。

蒋介石在榆林、绥德部署2个师,关上了红军往北冲入内蒙古的大门。

西北军邓宝珊部在会宁、静宁、固原一线,东北军的于学忠部在天水、礼县,意图阻止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马鸿逵、马鸿宾所部活动在陕西、宁夏交界处,实际上阻止了红军向西进入宁夏。

在陕西境内主要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当然蒋介石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和红军停战了。

随后,蒋介石设立了新的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任命陈诚为“剿共”总指挥,调动16个师20多万人,准备开始新的一轮“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和手下制定“围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