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知识星球看到一个提问。提问者是问美国大选对国内股市楼市影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大选虽然是美国人的事,并且川普来搞经济主要也是为美国底层谋利。但此举却会极大影响到我们的周期,更会让我们身边的一些套利者和收割者,以此为幌子拿走我们的财富,使我们重归贫穷,特别是针对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中产。这篇就此展开聊一下。

一)套利者的双向收割

说起中美经济结构的耦合,我们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描述。假设有一个名为China的村子,我们称为C村,另一个村子就叫A村(America)。

C村有100人,原本经济自给自足,但有一天,村长提出要去赚A村的钱。于是这100人分为两拨人,其中有90人劳动养活全村这100人,另外10人去生产产品满足A村的需求。

也就是说,在C村内部,产品服务的供给侧是90人,而消费侧是100人。

在这种经济结构下,C村村民就会有一个感受,自己付出10分的劳动,却只能换回9分的产品。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感受到通货膨胀。

整个过程是:出口产品被送往A村,然后A村支付美元给C村,C村央行获得美元后作为资产存入央行,并根据汇率增发相应的人民币到C村市场,最后引发C村的货币上升和通货膨胀。

也就是,C村从事出口的10个人,其工资都是C村央行根据外汇被动印出来的。

C村生产,A村消费,C村辛苦劳动赚外汇,A村享受C村的产品并印刷美元支付外汇。

经济结构就是上述这样。但我们认知任何一个经济结构,并非为了认知本身,而是如何从这个确定的经济循环中实现收割和套利。这就是收割者的立场。

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C村的货币增发和贬值就一定是确定性趋势。

在金融市场,一旦我们获得一个确定性,就能构建出一个巨大套利的可能。

那就是,做空货币。

然而做空货币需要对手盘资产,不能增发的最好的对手盘资产,当然就是核心城市的房产。比如北京五环内或上海外环内的土地,是有限的。

根据我们上一篇文章所讲,“借既是空”,所以大量借入货币买入房产,坐等房产升值后再做增量抵押,于是再次抵押出货币买入房产,通过这个循环抵押和贷款的方式,就能极大的扩充我们的资产负债表。赚到他人几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而获得货币贬值确定性并大量获取债务来收割持币人,也就成了收割者们的第一次收割。我们称其为正向收割。

但中美这个经济结构,川普是不满意的,他要阻止C村对A村的出口,上一任期就加了20%的关税,这一期更是威胁要加到60%的关税。

他们的这种做法,就会导致C村的生产过剩,而A村的供给不足。于是造成C村供给增多而通缩,A村供给不足而通胀。

当货币增发的外汇因素消失后,货币贬值就失去了确定性,再加之货币增发的另一要素居民杠杆率见顶,我们M2增速的大幅放缓,就变成了新的确定性事件。

于是,我们依此新的确定性,可以再次实施第二次收割,或称之为反向收割。也就是作为持币人反向收割持债人。

我们的老粉丝应该都很熟悉双向收割,我也在去年京沪房价顶的2月,提示了收割方式的变更,也就是把高估值房产卖出,让相信通胀的人接盘,如下。

现在回看,此后一切事态发展都精准的兑现了我去年2月的预测。M2增速也如预期般持续下跌至历史新低。

但我这篇文章并非是要老生常谈,而是要带大家寻找未来新的确定性。

也就是,如果A村一定要阻止我们的出口,我们该怎么解决,想清楚了这个解法,我们就会再次获知新的确定性,从而可以防范收割者设计的新型收割方式。

二)庄家的鬼牌

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一句名言,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间接的中间层来解决。

所谓增加中间层,就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时,通过增加中间适配层,就可以完全不改变内部的代码结构和接口。

举例来说,比如我有一个系统调用的是工行的接口,现在要改为调用建行接口,但建行接口格式不一样,我又不想改系统,怎么办?

答案就是加中间层,让系统先调用中间层,中间层提供和工行一样的对外接口格式,然后内部做数据包装后,再去调用建行的接口。

而我们的产能过剩,同样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解决。

试想,C村从事出口的10个人,就是生产了产品,交给海关出口,然后去央行领取了增发的货币。

也就是,生产,然后领钱。

至于产品被运往A村,然后A村支付美元到C村央行,这个事情,这10个人可以不关心。

所以,只要这10个人生产产品给到央行,然后央行找个垃圾填埋场,把这些产品直接填埋了,然后增发相应的货币给到这10个人。就能维持C村的现有经济运行模式不变,也就是通胀以及产能不过剩。

也就是说,产品是出口到A村然后换回美元再增发C村货币;还是产品直接填埋,然后央行增发C村货币。对于C村内部,是没有任何感知和区别的。

唯一的不同,就是后者的情况,央行就没有外汇收入了。但维持了C村的现有经济模式不变。

但填埋产品,无疑是对劳动的巨大浪费。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一下升级。

三)美元锚和国债锚的博弈

上文提到掩埋产品并增发货币,只是增加中间层并使得国内经济运行模式不变的一个理论办法。

但真实的增发货币,是需要有对应的资产的,不能无锚印钞。那么,这个锚,或者说资产,过去就是美元。现在就是国债

所以,你也可以认为所谓的中间层,就是国家发债卖给央行,然后央行根据国债这个锚,来增发货币买下这些产品并掩埋。

但掩埋产品无疑是对劳动的巨大浪费,而我们本质要解决的,只是产能过剩,也就是这些从事出口的人员的就业问题。

所以答案也很简单,就是发国债时就指定用途,而所谓的用途,就是工作机会。比如要做救灾,做基建,做科技攻关,这些都需要人来做。也就是把原本从事出口工作的人转移到救灾基建这些项目上。这样他们的就业得到解决,劳动也转化成了有用的成果,没有被浪费。

我们来看前段时间陆家嘴论坛央行行长的一段话。

第三,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近期市场对此比较关注。我们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 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主要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什么意思?就是未来如果美国要打击我们,导致我们赚不来外汇无法增发货币,我们就要改外汇锚为国债锚了。

之前大家看行长发言可能看不懂,但这篇文章解释到这里,相信你应该都懂了。

那么,在未来美元锚改为国债锚的转向驱使下,未来的确定性在哪里?

四)未来的确定性

国债锚,是不是指可以用国债来取代美元,继续长期来增发货币呢?

当然不是!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对于外汇,只要你能持续赚来外汇,就可以持续增发本国货币,没有任何限制。但增发国债意味着增加政府部门杠杆率,而这个杠杆率,是有限制的。

也就是说,增发国债并不具有持续性。他只是在经济转型中用于过渡的。当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繁荣周期形成,国债增发就需要退出,政府部门杠杆率不能无限提升。只是当下政府部门杠杆率还不高,还可以多发点债。

第二,外汇必然意味着本国货币增发,但国债是否意味货币增发,则根据购买人的不同而不同。

国债如果是普通投资者或机构购买,那么就是货币转移,也就是投资者或机构的货币转移到财政手中。而不是货币增发。

只有央行购买国债,才是货币增发;但反过来,如果央行卖出国债,则是货币回收。

而我们当下的问题,是市场的国债购买太火爆,导致国债收益率过低,于是外汇承压。因此央行要做的,反而是卖出国债回收流动性,提振收益率。是收水而非放水。这个我们之前的文章详细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

但这并不重要,尽管央行因汇率承压回收流动性,但因民间资产荒和购买力太旺盛,财政依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获得充足的资金。从而投向市场解决就业。

即便货币总量不增加,但国债融资提升了货币流速,也是提振经济的。

这个就是短期的当下局势,那么在国债支持下的经济转型后的长期格局呢?

先看如下公式:

居民劳动总产出 =居民总消费 + 企业投资 + 净出口 + 政府购买

我们依次来看。

政府购买取决于财政收入的税收和发债,但发债有杠杆率限制,税收则涉及税改,本篇不讨论。

净出口可能会受到欧美影响而承压。

企业投资的最终获利还是依赖居民消费和出口的预期。

所以呢,短期我们通过政府发债来满足就业,但长期还是只能依赖消费。

而居民消费 = 居民收入 - 住房支出。

过去我们在住房上抽取大量土地出让金支援基建建设,是因为有美国人消费来拉动出口和GDP,所以也无所谓。但现在美国人不干了,就只能依赖我们自己的消费。

于是结论也就很清晰了,短期看,我们靠国债来解决就业,且融资来自存量资金而非增量。由于存量资金被抽调,且央行可能因汇率承压下场回收流动性,楼市的潜在入市资金会变少(当然这些买国债的资金原本也不打算进楼市)。长期看,由于要促进消费,因此房价软着陆就变成了唯一正确的选择。

五)后记

从去年初开始,我预期到楼市的一个巨大的周期转折,也判断货币增速会不断下滑。告知大家尽快卖房不要对赌放水。事后也印证了我所有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下国债的增发,依然采取存量融资而非增量,并且央行因汇率承压已多次表态要卖出国债提振收益率,这会回收基础货币使得短期M2增速继续下滑。

加上长期角度,提振消费和内循环会成为主旋律。因此无论短期货币面还是长期经济新格局,增持楼市资产都是危险的行为。

我也看到当下不少自媒体在没有根据的鼓吹要放水,如若北上深中产据此做出错误决策,在让对手盘收割获利的同时还会把自己陷入极为悲惨的境地。正如同昨天的备受关注的中金女生刷屏事件一样。

说起央行承压的汇率,上周末外汇管理局已公布了最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于话题敏感,本周末我会把汇率前景的分析发在知识星球,星球的同学可以关注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