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基伟绰号“秦大刀”, 作为军长,他敢于尝试,在军中玩起了无线电;在战场上,驾驭起“喀秋莎”也不在话下。

他也因此被世人赞誉为“志愿军最牛军长秦基伟”。

1953年6月,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从朝回国。尽管南征北战多年,但在此之前,他却从未见过主席。

这次回国,秦基伟终于迎来了与毛主席的首次会面。按照一般情况来说,与主席首次见面,内心难免充满了激动和紧张。

而秦基伟却在第一次见主席的时候,同主席开起了玩笑,主席一脸惊讶,认真解释道:“我可没这么说呀!”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个落后司令嘛!”

秦基伟绰号“秦大刀”,刀对于秦基伟来说,从小“玩”到大。自幼生活在农村的他,父母早逝,刀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1931年11月,秦基伟担任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当时他在总部站岗,眼巴巴地看着其他部队攻打黄安城。

因此秦基伟很是郁闷,他也想像其他部队一样上前线,不想窝在后方。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按捺不住,径直冲到营长面前:“我要上前线,我要去打仗!”

营长只是谈谈表示当然可以,把连队留下,你秦基伟爱去哪去哪。秦基伟刚打算答应,转念一想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队都没了,自己算哪门子的连长?营长继续戏谑让他把这一身行头和枪支也脱了,拿着大刀上战场好了,这样就封你为“秦大刀”。

秦基伟再也不敢多说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也得了个“秦大刀”的绰号。

黄安战役胜利后,秦基伟的二连迎来了十名新兵。他告诫这些战士们,打仗就不能贪生怕死,要一直向前冲锋。

随后,在一次与国民党军交战之时,秦基伟率领着部下追击溃败的敌人,跑着跑着就被营长给喊停了。

秦基伟闻言扭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忍俊不禁。只见那十名新兵,本应是跟随他向敌人冲锋的,此刻却手持大刀,混乱中迷失方向,与友军来了个“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基伟又好气又好笑,事后肯定了新兵们勇敢的同时,也叮嘱要稳,勇敢也要讲究章法的。

1933年,随着物资供应得到改善,各团都配备了一部电话,极大地改善了部队之间的联系,省时又省力。

秦基伟,平日里一心扑在战事上,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黑疙瘩”却一无所知。

他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物件,心中满是疑惑。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给秦基伟吓了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道该怎么拿来用,一旁的战士被铃声吸引过来,接起了电话,电话中是郑部长郑义斋要找秦基伟。

战士将电话交给了秦基伟,比划着告诉他贴近耳朵就行。秦基伟有些奇怪,这“黑疙瘩”里有郑部长?

秦基伟半信半疑地将电话贴近耳朵,果然听到了郑部长的声音。虽然具体内容听得不太真切,但大致意思还是明白了——有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去完成。

讲完后,郑义斋问了句:“明白了吗?”秦基伟这才回过神来,也不管是啥了,坚定地回答:“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试探和怀疑的态度,秦基伟也不例外,他不相信这个“黑疙瘩”。秦基伟便翻身上马,亲自前去寻找郑义斋了。

当他出现在郑义斋面前时,郑部长惊讶不已。他原以为秦基伟已经按照指示去执行任务了,没想到他竟然亲自赶来确认任务内容。

秦基伟挠了挠头,坦诚地表示:“那玩意儿我信不过,我得听你当面交代。”郑义斋便向他耐心解释那个“黑疙瘩”是电话,以后有什么状况方便联系。

秦基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黑疙瘩”竟然如此神奇。他也暗自心想:只会天天耍大刀是不行了,还是得加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义斋

1937年,秦基伟来到了山西省的太谷县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他将赖际发的榆次游击队与工人游击队融合为一,合编到了一起。

组成了“秦赖支队”, 武装力量不断扩大,这也是太行山区的第一支八路军游击武装,秦基伟任支队司令员。

那时候“秦赖支队”很是积极,各个县之间团结协作,共同除掉了百余名汉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赖支队” 在太行山区可谓是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人人都知道八路军有个秦司令。

解放后,秦基伟故地重游,当地的村民一眼就认出了他,嘴里一声一个“秦司令”

秦基伟的老房东疑惑地询问,怎么打仗打了这么多年,咋还是个司令啊?咋没升官呢?

秦基伟开玩笑地解释道:“我是个落后司令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烘须”、“红薯”,傻傻分不清楚

一天,秦基伟和黄镇身穿呢子军服,漫步街头。没一会儿看到前面有个卖红薯的摊位,便想着吃点东西垫补垫补,买俩烤红薯得了。

秦基伟又担心两人在外面啃红薯有失身份,毕竟现在还穿着军服呢,还是注意点形象,找个馆子吃点吧。

两人就近进找了一家小饭馆,秦基伟是湖北人,说话会有些口音:“你们这里有没有‘烘须’?”

这家小饭馆是一家山东人开的,每个地儿对于红薯的叫法略有不同,山东人会称之为“地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招待一脸茫然,显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便再次确认了一遍想要些什么。秦基伟也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口音的问题,对方不明白。

便开始拿手比划,描述红薯的大小和形状。秦基伟一脸正经地描绘红薯,女招待却满脸通红,略带些恼怒离开了。

这下,轮到秦基伟疑惑了,自己说错什么话了吗,为什么女招待跑走了呢?

黄镇大概理解了女招待跑开的原因了,笑着看着秦基伟。秦基伟这才反应过来,刚刚自己的描述和手势看来却像是某种不雅的暗示,惹误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基伟慌了,这可咋办呀?这要是传出去八路军公然调戏良家妇女这还得了?

这时,秦基伟突然想到刚刚经过了一个红薯摊,立刻跑出去买了几块拿到了小饭馆,向女招待赶紧解释自己没有恶意,想要的是这个红薯。

这次事件让秦基伟下定决心,好好练练自己的普通话,可不能再出这种笑话了。

在解放战争期间,秦基伟曾被刘伯承批评。一天,秦基伟骑着自己的骡子在过桥时,骡子一改往常,吓得不敢再向前一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凭秦基伟如何在前方用力牵引、拉扯,那头骡子稳稳地站在原地,这一幕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他猛地跃上骡子,从腰间抽出那把手枪,毫不犹豫地朝天开了一枪。“砰”的一声巨响,那骡子受到惊吓长嘶一声,向前迈了一步。

当然也仅仅是一步,之后又待在原地不动弹了。秦基伟又开了一枪,骡子果然又向前走了一步。

开一枪骡子蹦一步,秦基伟来劲了,恶作剧的心理也上来了,就这样一枪一蹦骡子到达了河对岸。

秦基伟正觉得今天这事好玩呢,没多久,刘伯承就知道了这件事,秦基伟被叫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狠狠地批评了他:“开枪吓骡子,亏你想得出来!身为司令员,怎么能如此轻率?你让战士们怎么看你?”

秦基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认错并表示再也不敢了。刘伯承看他认错态度如此之快,也笑了起来,不再追究。

“我可没这么说呀!”

秦基伟爱玩,但他不玩物丧志,他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学习新鲜的东西,玩也要玩出个“名堂”来。这不,他就在战场上“玩”起了喀秋莎。

1951年3月,秦基伟率第十五军进入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爆发后,秦基伟给洪学智打去了电话:“给我点‘喀秋莎’的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秋莎”是BM-13型多管火箭炮,它的威力巨大,杀伤力强,适用于对大面积目标的射击。

秦基伟认为只有充分发挥炮兵作用,集中火力,歼灭敌人,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喀秋莎”一经发射,敌人的阵地顿时掀起一片火海,红光冲破半边天。“喀秋莎”将美军牢牢地钉在了上甘岭。

15军也一战成名,秦基伟也因此被世人誉为“志愿军最牛军长秦基伟”。

1953年6月,秦基伟从朝回国,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尽管秦基伟南征北战多年,但在此之前,他来没有见过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回国,秦基伟终于迎来了与毛主席的首次会面。主席亲切地上前握住了他的手,拉着他在自己的身旁坐下。

主席随手拿起了茶几上了香烟:“我这里没有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吸烟吧!”

秦基伟本身是很想抽烟的,他的手也下意识地伸向烟盒了。只不过,他总觉得当着主席面抽烟不太好。

于是从拿的动作,反手推了过去,跟主席“撒了个谎”表示自己不会抽烟,主席也就没再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话间,秦基伟注意到,主席很是关切战士们,从部队情况到战士们的吃穿用度都问了个明白。

秦基伟一一对主席将,主席听完后,不禁说道:“在朝鲜作战是很苦的。”

异国他乡的战场嘛,苦是苦了一点,但这没什么,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战斗嘛,大家情绪都很高涨。

随后,秦基伟想起了一个在部队中的一个小笑话:

“毛主席对我们好,我们都知道,您还专门给高岗打电话让我们吃点好的。结果给听岔了,听成了让志愿军们多吃点炒面,然后我们天天吃炒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一脸惊讶,认真地向秦基伟解释道:“我可没这么说呀!”秦基伟表示这些都是战士们之间讲的一个俏皮话。

主席也笑了,随后说道:“可是国家穷,拿不出好东西,委屈同志们了......”

秦基伟从主席这里回去后,平时烟不离手的他,此时竟一根烟也不碰了,果真戒烟了。

他认为,已经在主席面前说了的,就不能言而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战场上,秦基伟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身先士卒,勇猛果敢,每一次冲锋陷阵都身先士卒,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大刀在战场上挥舞,给敌人带来无尽的恐惧。他的勇猛不仅体现在个人战斗上,更体现在对整个战局的把握和指挥上。

秦基伟是一位勇猛无畏、智慧过人、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军事将领。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和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