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总是被网友们调侃为“妻离子散,鸡飞狗跳”的时刻。而到了00后这一代,场景变得更加热闹和复杂。

00后是一个主见非常强的一代人,他们有着明确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填报志愿时,他们往往坚持自己的意见,即使面对父母的建议和劝说,也毫不动摇。常常导致家庭内部的紧张气氛升级,父母的情绪崩溃,而00后们却依然保持冷静,甚至还会把这些“战况”发到网上吐槽一番,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还没填完,父母把我拉黑”,00后吐槽仅用两天家都快散架了

谁能想到,有些家庭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竟然变得形同陌路。00后们在网上吐槽,甚至说母亲把自己拉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的故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填报志愿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有人调侃说,填了两天志愿,家里差不多都要散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意见分歧,常常引发激烈的争吵。比如,有的父亲坚持让孩子学金融,认为金融行业能赚大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孩子却更了解当前的市场行情,认为家里没有钱和人脉,学金融也未必有用。父亲却执意认为孩子应该学会“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这种观点的冲突,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拉黑,不愿再见面。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老一辈人,孩子应该听从他们的意见,选择他们认为有前途的专业。然而,当孩子坚持自己的选择时,父母往往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甚至进行道德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的同学晒出自己妈妈发来的聊天记录,母亲直接说:“把准考证给你了,你准备远走他乡就做好靠自己的准备,我没有留恋和遗憾,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种狠话让孩子感到无奈和无助。

有的时候,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不爽情绪,往往源于彼此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沟通。例如,有个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过本科线,但如果想要报考专科,通过合理规划还是有机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父母在这个时候却仿佛火上浇油,突然发给他一个视频,内容是关于刚过本科线的学生该如何报考的。学生感觉父母是在嘲笑自己,这种滋味自然不好受。

有些家庭在填报志愿时,父母对某个专业特别执拗,导致家庭内部矛盾激化。曾有一个家庭因为专业选择问题,父母和孩子争吵不休,最后父母两个人都关进房间,一个大哭,一个生闷气,而孩子也在家气得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况更复杂的是,当隔代长辈也掺和进来时,家庭气氛更是乱成一锅粥。有的同学考了500多分,成绩不错,但爷爷却坚持要他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否则就说“你就不是我的亲孙子/孙女”。这种情况下,孩子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家庭内部的紧张气氛更是难以调和。

尤其是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父母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的想法来选择专业。父母可能会说:“这个专业好,你就得给我学。”然而,孩子可能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甚至明确告诉父母自己觉得学不会。父母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争吵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父母的信息来源有限

年长的家长们长时间被困在信息差中,脱离了实际。例如,他们听说北京的高校好,就不问具体原因,也不考虑实际情况,硬要二本成绩的学生报考北京的学校。或者,他们听别人说某个专业好,就坚持让孩子报考那个专业,哪怕是像土木建筑这样已经不再热门的专业。

总之,在填报志愿的这段时间里,保持理性的情绪和良好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需要意识到,如果他们的建议缺乏逻辑和说服力,无论他们如何强调自己的权威,往往也难以说服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应该认识到,现代社会的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校和社交圈子,能够接触到比父母更多、更详细的专业和就业信息。因此,家长的建议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和逻辑支撑,很难让孩子信服。

家长需要放下“家长权威”的姿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们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有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发展。如果家长一味地用权威压制孩子的选择,只会引发更大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