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恐怕有点儿后悔了。

就在前几天,他们刚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大众旗下曼恩能源方案公司向中国出售燃气轮机技术的交易。

结果转眼间,中国就宣布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四川德阳成功下线。

朔尔茨总理和德国政府肯定有点儿傻眼,人家还没来得及说"不卖就不卖",我们就已经造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观察者网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燃气轮机,这个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就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热力动力装置。

它集成度高、启动快、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舰船动力、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堪称装备制造业的"皇冠上的明珠"。

德国素来是这一领域的强者,凭借先进的设计制造水平和完善的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就在不久前,德国政府突然叫停了一桩中企收购德国燃气轮机企业的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这家德企正是大众集团旗下的曼恩能源方案公司,而买家则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下属企业。

按照交易计划,曼恩能源的燃气轮机业务将被剥离出售,其中就包括核心的设计制造技术。

德国政府对此横加阻挠,理由是担心危及"国家安全"。

作为站在"钢丝绳"上的欧美企业,大众集团自然不敢多言,只得悻悻然宣布终止交易。

德国的这一决定,显然不是单纯的商业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中欧关系正处于微妙时期,部分欧盟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考虑,试图在经济上"去中国化",降低对华依赖。

德国作为欧盟的"火车头",近年来在对华战略上摇摆不定,总想在维系中德经贸关系和响应美欧遏华共识间寻求平衡。

这次阻止中企并购,就是这种心态的集中体现。

德国政府声称要维护"技术主权",防止先进技术流向"竞争对手",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充满了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博弈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商业逻辑看,曼恩能源出售燃气轮机业务,完全是基于公司战略和市场形势的选择。

作为大众集团的子公司,曼恩能源在燃气轮机领域实力雄厚,但近年来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耗费资源投入燃气轮机的研发制造,其实并非明智之举。

相比之下,将这块业务出售,套现回笼资金,反而有助于公司轻装上阵,聚焦更有优势的领域。

中资企业看中这桩交易,既是看好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是看好德国制造的过硬品质。

双方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但德国政府的干预却打乱了这一切,给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和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燃气轮机技术领域设限,反映出德国对中国工业创新能力的误判和低估。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近年来发展迅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燃气轮机领域也不例外。

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和政策支持,中国企业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

这一点,从最新下线的国产"G15"重型燃气轮机就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G15"是继"G50"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又一型重型燃气轮机,整体性能更加先进。

它采用了更加集成紧凑的设计布局,使整机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减小,便于安装和运输。

在关键部件制造方面,"G15"广泛应用了定向凝固、3D打印等先进工艺,不仅提高了涡轮叶片、燃烧室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G15"具有优异的燃烧性能和排放控制水平,相比同功率火电机组,每年可减排15万吨二氧化碳,堪称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

从应用场景看,"G15"可谓一机多能,用途十分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既可以用于大型电厂的集中供电,也可以用于工业园区、油气田等场合的分布式能源,还能为LNG运输船、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提供动力。

更重要的是,"G15"弥补了我国在中小型重型燃机领域的空白,使国产化重型燃机实现了从50兆瓦到15兆瓦的全功率覆盖。

这对于优化国内能源结构,完善国产燃机谱系,增强能源装备自主可控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德国的技术封锁,我们非但不慌,反而越挫越勇,在德国政府试图"卡脖子"的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这着实有点儿打脸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人或许是"敝帚自珍",但中国制造却在大踏步前进,此举完全是自讨没趣,不仅对阻碍中国发展毫无意义,反而给本国企业的正常商业活动设置了障碍。

从中德双方在燃气轮机技术上的差距来看,德国的决定更像是在做无用功。

其实,这已经不是欧美国家第一次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了。

从高铁到5G,从光刻机到芯片设备,但凡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西方就总想伸出一只"黑手"。

然而,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任何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创新的脚步。

面对"卡脖子"、挖"墙脚"的行径,中国工业往往能迸发出更强的创新动力,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奥秘在于,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强大动力。

同时,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愿望,也让各行各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形成了强烈需求。

在这股内生动力的推动下,尽管遭受百般刁难,中国工业却愈挫愈勇,产值占全球35%,在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对此,笔者认为,眼下德国和欧盟对华政策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摇摆。

一方面,为了自身利益,他们渴望深化同中国的经贸合作;但另一方面,受制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又总想对中国"去风险",对中资并购横加阻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矛盾心理,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认清中国发展的大势,对合作共赢缺乏足够信心。

其实,德国的所谓"中国战略"收效甚微,德国企业和产业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

这从哈贝克副总理5月份访华、促成中德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就可见一斑。

因此,德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应加强理性、务实的一面,为两国企业合作提供公平的商业环境,而不是在敏感技术问题上小题大做、自设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德国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叫停大众旗下公司与中企交易 北京商报,德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原因禁止大众集团旗下的燃气轮机公司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外交部回应 四川经济网,我国首台自主研制15MW重型燃气轮机在德阳下线 环球时报,中国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下线 北青网,“四川造”国内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德阳正式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