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有十人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可以说各个都有看家本领,在十人中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以及叶剑英六人都会武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元帅,讲武堂出身,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老家当过武术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凭着一身武艺,单枪匹马挑战人多势众的右派留学生,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彭德怀元帅的爷爷曾经参加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一把大刀闯天下,他后来也将这独门手艺传给了孙子;贺龙元帅自小便生活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是八虎拳传人,曾经在比武大赛中拿过洪家关武状元的称号......

这六位武艺高强的元帅,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能十足放到台面上的。其实,与朱德、彭德怀以及贺龙几位元帅的经历相比,叶剑英元帅在武术造诣上丝毫不逊色,更甚至于说还带上了一丝扬我国威的传奇色彩。叶帅在讲武堂学习的时候,年纪轻轻的他便将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武术教官打得连连口呼“不要太重,不要太重,我认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7年,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原名叫宜伟。叶家虽然不能称得上是武术世家,但是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在当地倒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叶钻祥从很小的时候便跟着他二哥习武,当时正是清朝末年,武举制度尚未取消。20岁上下时,叶钻祥便考上了武秀才,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武秀才”充其量就是一个名头,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年轻时的叶钻祥空有一身武艺无法施展,只能靠着在街头卖艺来维持生计。叶钻祥的武艺虽说在让一家人吃饱饭上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但有武伴身,倒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会欺凌到他头上。

除此以外,叶钻祥对叶剑英来说,也起着武术启蒙的作用。这让叶帅未来的学习生涯,和武艺挂上了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钻祥

叶钻祥和妻子陈秀云子女众多,共有四男四女,但最终活下来的,只剩下叶剑英以及一弟两妹。

身为家里幸存的孩子中年纪最长的,叶剑英自然也很受父母重视。父亲叶钻祥虽会武术,但是却没有什么学问。因此,尽管家中经济窘迫,但叶钻祥依然还是决定,将叶剑英送去私塾读书。

巧合的是,广东梅县虽然是一个山区小县城,但是偏南方的地理位置较之内地来说,依然还是占据了不少的优势。虽然当时还处于晚清,但外国的新思想与本土的封建思想,还是在这个小地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叶剑英上私塾时,学习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过去几千年来“子曰”,而是增添了许多新式的文化。

1908年,11岁的叶剑英来到梅县丙村镇三堡学堂。在那里,他学习国文,算术,接受新文化的熏陶,这里的教育让叶剑英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因为他遇上了一位非常特殊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名叫林修明,他还有一个身份值得所有人铭记,便是后来黄花岗起义牺牲七十二烈士之一,是最早一批为革命献身的人。

林修明在授课的时候,非常喜欢对学生讲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他思想先进又激进,在清王朝还没灭亡,不少百姓还有封建思想残留的情况下,林修明积极宣扬官逼民反的故事。而着重点,则是为了宣传孙中山的主张,即“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正是老师林修明的言传身教,让叶剑英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叶剑英从小便是一个很有主意的孩子,在接受新思想后,他组织了几位胆子很大的同学,毅然决然将自己后脑勺的长辫子剪掉。

当时清王朝虽说已是强弩之末,但还尚且留着一口气,想要将那些擅自剪掉发辫的普通百姓抓起来一通胡乱严惩,也不是不行。但叶剑英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小小年纪无惧清政府,让林修明看了都颇为震撼地说:

小叶宜伟(叶剑英)有着进步人士皆有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修明

从三堡学堂毕业之后,叶剑英继续进入东山中学求学。他虽然年纪小,但学习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但老师喜欢他,学生也钦佩他。连着两年,叶剑英都是东山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的不二人选。

但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最后临毕业的时候,却还是被命运摆了一道。

在当时的广东梅县,学校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官办学校,一种是洋人办的教会学校,而东山中学便属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非官办、非教会的新兴学校。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校长恨不得夹起尾巴做人,一点声势壮大的活动都不敢举办。

叶剑英是东山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前夕,身为自治会会长的叶剑英就想举办一场教学成绩展览活动。

叶剑英想着一定要将这场活动举办得声势浩大一点,最好超过那些官办和教会学校,于是他便大张旗鼓地拉人。这事后来被校长知道了,校长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生怕这样的举动会得罪洋人,赶忙阻止了叶剑英。就这样,叶剑英和校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