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之,开国将帅中的唯一健在者,其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如今虽已101岁高龄,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度过七十多个春秋,岁月不饶人,开国功臣们纷纷离世,寿终正寝,如今,在世的开国少将仅剩王扶之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扶之,1923年出生于陕西省子洲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岁那年失去母亲,从此与爷爷和父亲共同承担起生活的重压。

1935年,当得知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延安地区活跃时,年仅12岁的王扶之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成功加入红军。

在部队里,王扶之积极参与各种训练和学习,勤奋刻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党内年龄最小的党员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王扶之挺身而出,跟随部队参与不少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王扶之将军担任343团团长,担当起主攻的重任。

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王扶之毫不退缩,即使被敌人的火力炸伤,仍忍痛坚持指挥,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1950年,王扶之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的团长,他成为了首批跨出国门、直面战火的基层指挥官。

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王扶之连续参与五次重大战役,作出巨大贡献。

1952年8月2日,朝鲜战场上空,美军侦察机突然呼啸而来,对志愿军阵地发动猛烈的空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指挥所内策划战术的王扶之,连同几名战友,不幸被突如其来的轰炸掩埋在废墟之下。

在昏暗的废墟中,王扶之等人试图用手挖掘周围的泥土和石块,很快就意识到这不可能做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洞穴内的空气变得稀薄,原本储备的干粮和饮水也日渐减少。为向外界传递求生的信号,王扶之等人不断敲击着身边的水桶等物品,希望声音能够穿透厚厚的土层,引起救援队伍的注意。

外界的救援队伍听到微弱的敲击声,由于爆炸造成的地形复杂,并没有立即找到被掩埋的洞穴。

王扶之和战友们逐渐陷入绝望,做好牺牲的准备,就在此时,奇迹发生了。洞穴的缝隙中,两只苍蝇突然飞了出来。

这一细微的变化,被救援队伍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洞穴内还有存活的战士。

搜救队加大挖掘力度,成功地将王扶之等人从废墟中救了出来。

被救出后,王扶之和战友们感慨万分,这种劫后重生的喜悦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晚年,王扶之深情地说:“如果不是这两只苍蝇飞出来,我们可能永远都出不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扶之并未停下脚步,他续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等职务,曾协助军委首长指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王扶之将军已经101岁高龄,岁月的痕迹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印记,精神饱满,身体健朗,让我们衷心祝愿他福寿双全,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