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9年的3月13日,珍宝岛纷争的硝烟已经弥漫了十一个日夜,形势日趋紧张。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深知这场纷争的严重性,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亲临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凌晨时分,寂静的河面上,三辆苏制T-62坦克像是沉默的巨兽,正悄然渡过冰冷的河水,朝着我军阵地缓缓靠近。它们的行驶方向直指向我军阵前,但在其后方,并没有苏军的步兵部队跟进。这个异常的态势,使得情况显得尤为紧急。

肖全夫目睹这一切,心中瞬间涌起了警觉。他立即通过通讯设备,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给了军区司令陈锡联。陈锡联接到报告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令:“打掉他们的坦克!不能让他们靠近我们的阵地!”

然而,肖全夫在接到命令后,却并没有立即执行。他稍作思考,然后坚定地回答道:“不能打。”这个回答让陈锡联感到意外,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肖全夫却在这个时候公然拒绝了上司的指令。

陈锡联的语气开始变得严厉:“什么不能打!敌人已经侵入到我们的领土了,我们不反击吗!”但肖全夫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能打,他们的目标不是阵地。”

陈锡联听到这里,心中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我的命令你都不听?如果阵前出了事,你按军法从事!”然而,肖全夫依然不为所动。

那么,肖全夫为何敢一而再地违抗陈锡联的命令呢?他的自信又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的早春,天空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中苏两大国的关系像悬在空中的薄冰,一触即发。在遥远的东北边境,珍宝岛附近,苏军的身影频繁出现,他们的行为愈发嚣张,不断挑衅,试图侵扰我国神圣的领土。这种挑衅行为,如同野火般蔓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行动起来。他按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明确指示,开始精心策划,调动部队,确保边境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坚定的守护。

然而,苏军似乎并没有将我国军队的戒备状态放在眼里。他们继续制造摩擦,试图通过挑衅来试探我国的底线。这些挑衅行为,虽然都被我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退,但苏军并没有因此收手,反而更加嚣张,袭扰行为愈发频繁。

3月2日这一天,苏联的军队与我国的边防巡逻部队在边境线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冲突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在激烈的交火中,苏军遭遇了严重的挫败,损失惨重。为了挽回颜面,他们开始计划一场更大规模的行动,不断向珍宝岛增派兵力,意图重新掌控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苏军的咄咄之势,我国边防部队并未退缩。陈锡联将军果断决定进一步加强珍宝岛上的兵力部署,并且优化部队的配置,确保每一个战士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然而,仅仅加强兵力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陈锡联将军深知,高效的作战指挥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移部队指挥机构。

他抽调了军区的重要将领,包括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全夫将军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光元将军,组成了一个前沿指挥所。这个指挥所不仅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指挥能力,更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决策,确保战斗的胜利。

为了确保指挥所的安全和通信的畅通,陈锡联将军选择了离珍宝岛仅10公里的五林洞作为前指的设立地点。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又能保证与前线的快速通信。

3月13日,清晨的薄雾中,我方哨兵迅速向指挥部报告,苏军的三辆坦克悄然驶过边境线,进入了我们控制下的江叉子区域。这是自敌人沉寂多日之后,首次采取的实质性军事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我方情报人员已经深入侦察,得知苏军新增的部队已经完成部署,并且有着明显的集结迹象。这些迹象使我们不得不猜测,这很可能是苏军计划大规模进攻的前奏。

肖全夫将军立即将这一情况详细记录,并迅速通过加密通信线路,向正在北京进行工作汇报的陈锡联司令员报告了此事。

而此刻的陈锡联司令员,正与副总长温玉成将军在会议室中深入探讨珍宝岛的当前态势,以及针对苏军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我方应如何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就在前几日,经过深思熟虑与全面评估,中央已正式下达了指示,授权我边防部队在遭遇挑衅或侵犯时,拥有在必要时刻给予坚决反击的权力。

然而,这一反击行动需严格把控冲突的规模,确保事态不会升级为全面战争,而是要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边界冲突的水平,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的军事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的兵力部署已经基本完成,并且三辆气势汹汹的坦克已经公然越过了国界线,深入到了我国的领土。这一行为无疑是对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

面对这样的局势,时任边防部队总指挥的陈锡联将军果断做出了决定。他深知,此时正是展示我国军队决心和力量的关键时刻。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对另一端的肖全夫下达了战斗命令:“全夫,现在是时候给苏军一个教训了,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电话那头的肖全夫却并未立即执行命令。他沉思片刻后,对陈锡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