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钦文夺冠了,很多人欢呼,尽管有些人可能连网球的规则都搞不懂。

如何解释郑钦文的成功是一个问题。中国网坛一姐,份量最重的奥运冠军,为国争光——这是传统叙事。

疫情三年一个人在外训练,家庭培养、个人奋斗和市场的成功,是另一种叙事。

我认同后一种。她夺冠让人感动,在获得冠军接受采访能说流利的英语,更让人感动。她的生命状态,就像没有经历过疫情一样。

感谢世界上还有网球这样的运动。举国体制无效,“单飞”,尊重科学,找国际上最好的教练,多参加国际比赛提高排名,这是另一个系统。

李娜开启了这条道路,郑钦文延续 下来。郑钦文比李娜更孤单,因为在当下这条路似乎充满了疑问。

中国人对巴黎奥运会比东京、里约有更多嘲笑、谩骂和攻击,这提示我们过去四年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大变化。

事实就是,中国人距离世界越来越远了。

一个优秀的孩子,去读国外最好的学校,还值得鼓励吗?我知道有些机构,连招实习生都避免“留学生”。

某地举办国际旅游节,想找外国人过来捧场,但是即使在省城,也很难找到在做业务的外国人。外国人在回流,目前更多还是免签带来的游客。

前两天在书店举办活动,几个年轻人都有挺长的国外生活经历。他们在谈话的时候不时使用英文单词,我远远听着,感到美好,也有一种恍惚。

在成都,有几万归国的留学生。有时候面对周围审视的目光,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奥运会是有意义的。不管如何,在自我欣赏的时候,你也必须“看到世界”,看到和自己不同人,不同的生命状态。

我读到过一个英国留学归来到学校当老师的朋友写的文章,里面讲她是如何在老教师的帮助下,适应“新的环境”。

这让人心疼。适应了,也就去除了海外生活的“不良影响”。清除掉Queen Wen,就只剩下钦文。

我更愿意称她为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