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来源:奇思妙想草叶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敢相信吗!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或许就在不久之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洗牌,我们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期。

到时候满大街将会是噼噼啪啪的拐杖声,而工厂里也将坐满60岁的大爷,埋头苦干打螺丝,甚至就连医院的妇产科,都濒临倒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

令人恐惧的2061

幻想一下,2061年的中国,一派祥和繁荣,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智能机器人穿梭忙碌,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园里,银发老人们悠闲地下棋、打太极,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晚年生活,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能见到年轻人匆匆而过。

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中国正迎来史无前例的人口死亡高峰,根据权威预测,2061年左右,中国每年的死亡人数将达到惊人的19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只是罗列出来这个数字,大家并不能直观的感觉到究竟有多恐怖,但是要是说我们的死亡人数,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是不是会有人为之一怔!

在未来受到人口压力的影响,很有可能所有的壮年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值会直线飙升,甚至于退休年龄不断推迟,想象一下,到时候一群80岁的大爷坐在工厂打螺丝该有多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旷的产房里,新生儿的啼哭声愈发稀少,与此同时,殡葬服务中心却日夜运转,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甚至于有的时候还要提前排一个号。

估计不少的人都想不到,自己生前为了吃火锅排队,看电影排队,如今就是连入土为安,也必须要排个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以一个以前因为人口多到头疼的国家,如今却因为缺乏人口而焦头烂额,这个原因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了防止人口的断崖式下降,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试图扭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先不少的家庭还踊跃参与,图个新鲜劲,但高昂的育儿成本和工作压力,很快使得许多年轻人选择推迟或放弃生育。

大量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在21世纪中叶陆续进入生命晚期,形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死亡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死亡峰值的原因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在悄然影响人口结构,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进一步改变了人口分布和家庭结构。

独生子女不得不同时面对工作压力和赡养双亲的重担,大家都被压的喘不过气了,哪还有时间去想乱七八糟的,最后更加剧了生育意愿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方面的影响下,2061年中国预计每年死亡人数高达1900万,这个数字乍一看令人震惊,但若将时间轴拉长,去我们却发现实际上早有暗示。

50年代,"婴儿潮"一代,中国年均出生人口曾高达2000万以上,这个数值直接给我国灌输了一大批劳动力,然而也就在2061年左右集中进入生命暮年,造就了这个空前的死亡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说人口增长出狱正增长还好,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生育率极限的下降,直接来了波双重打击。

这意味着,每两个老人去世,可能只有一个婴儿出生来"补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跌至负值,中国人口开始净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边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到时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甚至于会超过30%,这意味着到时候满大街都是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

而在1990年,这一比例仅为8.6%,短短60年间,中国社会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镇化率的变化同样惊人,194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0.6%,到2022年已达65.22%,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告别了农村,涌入城市。

这种人口流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家庭结构和生育观念,大家开始了被生活所迫,不愿生育的情况,这也导致生育率一跌再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体的命运和选择,高楼大厦中,有多少"丁克"夫妇为事业打拼,繁华都市里,又有多少"空巢老人"独自生活。

如合理的控制

在这个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国的人口故事,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人口趋势也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2061年的人口危机,需要跨学科、多领域的创新应对方案,单一的政策调整已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挑战,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拥抱变化。

人工智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照护,同时医疗科技的突破同样举足轻重,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的发展有望大幅延长人类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健康老龄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未来80岁的老人可能会像现在的60岁人一样健康活跃,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与此同时重新设计养老金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迫在眉睫,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创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时间银行"——年轻时照顾他人积累的时间,可以在年老时兑换成别人对自己的照顾,这种互助模式既可缓解养老压力,又能促进社会融洽。

教育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55岁重新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新技能可能不再是新鲜事,这不仅能让老年人保持活力,还能为社会持续输送有经验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规划同样需要考虑人口结构变化,"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将被广泛采纳,无障碍设施、社区医疗中心、老年活动场所将成为城市规划的标配。

未来的城市里,老年人可以轻松自如地活动,享受舒适便利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也可以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奋斗和享受生活,从而刺激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技术和政策只是应对人口危机的工具,真正的变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家庭、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观,未来的"标准家庭"将不再是传统的核心家庭,而是更加多元化的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1】界面新闻《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 【2】中国青年网《复旦新研究:中国将迎人口死亡高峰,应普及生命教育、完善安宁疗护》 【3】中华网新闻《中国将迎来死亡高峰期释放什么信号 老龄化社会挑战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