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交界处的日本,曾多次面临地震的侵袭和考验。今年1月份,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超过280人死亡。而就在前不久的8月8日,宫崎县又发生了7.1级地震。虽然此次地震本身对日本造成的损害有限,但日本气象厅的预警信息却让整个日本社会陷入深深的危机情绪中。

日本上下之所以“如临大敌”,是因为日本气象厅此次发布的预警信息不同以往,是有史以来的首个“特大地震预警”。日本气象厅认为,在南海海槽地震的“震源预想区域”,发生大地震的风险极高,并呼吁民众在未来一周内提高警惕、做好防备。包括日本首都东京在内的29个地区均被列作可能受震灾影响的区域。

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每间隔100年到150年,南海海槽就会周期性发生地震。最近发生的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达到8.0级,距今已接近80年,这加剧了日本社会对于南海海槽再次发生巨震的担忧情绪,似乎也印证了日本气象厅的“超级预警”并非毫无道理。

日本媒体认为,如果南海海槽再次发生巨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将遭遇海啸,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超过32万人死亡,以及至少238万栋房屋受损。而日本内阁府专家组曾在2013年做过测算,如果南海海槽发生巨大地震,将波及日本关东以西的40个都府县,日本的损失额可能达到220.3万亿日元,超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10倍。

预警消息发布后,全日本进入了紧急应对模式。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原计划在8月9日从长崎出发访问中亚和蒙古,并召开日本和中亚五国峰会。日本媒体已提前发布了此访的主要计划,有50家日本企业也做好了洽谈合作的准备。但在出发之前,岸田文雄突然宣布取消此次访问,并表示,自己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留在东京起码一周的时间,妥善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日本媒体说,首相在临近出访之前突然取消行程,是很罕见的情况。此前很多人判断,岸田文雄希望在即将到来的9月份自民党总裁选举之前发挥其外交特长,提振支持率,但突如其来的地震预警使其不得不另做打算。

有可能受到地震波及的各地区也紧急开启了避难所设置工作。据日本媒体统计,截至8月12日,已有4个地区累计开设了139处避难所。日本民众也开始疯狂囤货。地震预警发出后,日本多地超市出现了饮用水、预制食品和大米等供不应求的现象,伊藤洋华堂在东京都内的门店甚至推出“以家庭为单位限购饮用水”的措施。除了线下防灾用品销售火爆以外,亚马逊、乐天等网购平台上也出现了缺货危机。在亚马逊平台上,以往销量较高的部分品牌成箱天然饮用水的运送时间已经排到了9月底。

如今,生活必需品以及防灾用品的储备似乎已经成了一场“竞赛”,“先下手为强”是最好的办法。很多商品在加入购物车的时候还显示“有货”,结算时却已经“无法下单”。今年4月份,笔者曾在亚马逊上购买了21件套的防灾背包,里面包括防灾灯、口罩、保质期5年的饮用水和罐装面包、移动厕所、应急储水袋等装备。目前,这款防灾背包套装在亚马逊平台已变成预售商品,“预计在2025年1月20日有货”。

地震预警的发布对日本旅游业的冲击也不小。8月份恰逢日本盂兰盆节,是日本民众返乡、度假的小高峰。但预警发布后,部分景区不得不封锁海滩,取消花火大会等活动,酒店退订潮随之而来。日本媒体报道称,高知县一家旅馆单日就出现了450起退单。和歌山县的白滨町旅馆业同样遭受重击,由于白良滨海水浴场等4家海水浴场关停,预计该地区旅馆业损失将达到5亿日元。

地震预警也将海外游客拒之门外。不少海外游客临时取消了赴日旅游的行程,还有很多已经抵达日本的游客紧急购票返乡,机票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在预警发出后的几天内,从东京飞往北京的机票已经上涨至上万元。

当地时间8月15日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以未观测到大地震等异常情况为由,结束了防灾提醒,持续一周的紧张情绪似乎稍稍得以缓解。但防灾大臣松村祥史呼吁民众继续保持日常的防灾准备,在维持生活的同时,坚持储藏防灾物资、食物,并时刻牢记疏散路线。

事实上,防灾提醒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解除,而是政府规定,必须在地震发生后的168小时整点解除防灾提醒措施。与其说这是根据科学测量结果作出的决定,不如说是在考虑社会面的承受极限。南海海槽地震危机仍然牵动着日本社会的神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