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风云诡谲,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多数人认为,随着众多房企爆雷、融资渠道枯竭,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也有些人寄望于国家救市政策的奇效,指望房地产能重振雄风、王者归来。眼下,手握房产的国人陷入进退维谷:到底是见好就收、斩仓离场,还是咬牙死守、静待春天?内行人的一语道破,或许能让我们豁然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房产大佬王健林的选择耐人寻味

说到房地产,一定绕不开王健林,在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王健林就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大量出售地产资源,来保障自身资金的安全,多年来,万达在电影、文旅、酒店等领域频频布局,试图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王健林毅然决然地剥离了房地产业务,令人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根深蒂固的房产大鳄都在转型求变,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有什么理由对房产投资乐观其成、一掷千金呢?眼下囤积房产,相当于饮鸩止渴、捧着烫手山芋。与其期盼房价反弹,不如效仿大佬先见之明,及时止损、另谋出路。

二、中国房地产"四大症结",凸显行业困境

中国房地产正深陷"四大症结",前景黯淡、暗流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房价与收入增长严重脱节,是困扰中国房地产的顽疾。在一线城市动辄数万元每平米的高房价面前,普通打工人的钱包显得单薄而无力。买房,对多数人而言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激化。人口红利消退,甚至出现负增长,大量房屋空置,买家却寥寥无几。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令房企叫苦连天。

疫情冲击经济、就业,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降至冰点。在生计都难以为继的窘境下,谁还有闲钱买房置业?降息、放贷等刺激政策收效甚微,难挽狂澜。

居民负债率飙升,杠杆空间近乎耗尽。短短20年间,中国居民负债率从5%飙升至71.5%,不少家庭负债累累,甚至入不敷出。在如此高企的杠杆率下,房地产再难以大幅加杠杆,市场活力渐失。

由此观之,房地产的疲态已成定局。回顾过去20年房地产的野蛮生长,未来20年注定将步履维艰、黯然收场。意欲借房致富,无疑是一厢情愿、南辕北辙。

三、结合自身条件,审慎做出"卖房"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房地产的泡沫危机,手握房产的国人不免惴惴不安、举棋不定。卖还是不卖,是个问题。

对于拥有多套房产的土豪来说,见好就收、适度减持无疑是明智之举。毕竟风险与收益并存,落袋为安方能高枕无忧。留存2-3套作为自住或应急,足矣。对于有刚需又手头紧张的屌丝来说,静待房价回落未尝不可。短期内房价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不妨先租房蜗居,再伺机而动,切莫心急火燎、铤而走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手中仅有1-2套房的普通家庭而言,房子不仅是遮风避雨的港湾,更是一家人的命运保障。贸然抛售,孤注一掷,风险不可谓不大。毕竟房价涨易跌难,一旦错过上车时机,再想买房可就难上加难了。

未来房价大概率呈现稳中缓降的态势。急于套现,恐怕并非上策。卖房与否,需要综合权衡资金需求、置业成本、家庭现状等因素,三思而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楼大厦平地起,黄金时代已远去,曾经的造富神话渐成绝唱。尽管硬着陆的概率不大,但房价狂飙突进、一飞冲天的好日子怕是再难重现了。

未来的投资大势,在于追求稳健、规避风险。一夜暴富的神话早已破灭,投机取巧、短平快的路数行不通了。唯有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方能笑到最后、无悔今生。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且让时间证明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