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除四害”,一个充满年代感的词汇,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指的是哪四种有害生物。

其实“四害”名录也经历过变化,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是最初的四害组合,后来麻雀又被替换成臭虫、蟑螂等。

简单来讲,“四害”都是对老百姓不好的东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生物不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新的“四害”已经诞生,它的危害性恐怕不输于旧四害。

第一害:高房价与烂尾楼

2021年9月,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恒大宣告有近2万亿的债务崩盘,已经无力偿还。

这给了房地产市场沉重一击。

2015年至2019年,可谓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巅峰期,许多人在“去库存”的政策下,看到了房地产光明的未来,不惜债务压身也要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炒房客的哄抢下,房价水涨船高,很多有买房刚需的年轻人,不得不掏空了“六个钱包”抓紧“上岸”。

然而,谁能想到,随着恒大的暴雷,整个房地产行业会迅速崩塌。

曾经梦想着坐拥房产来日暴富的炒房客,背上了沉重的贷款之余,房子也“砸”手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房客或许是自作自受,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压,压垮的却是普通的年轻人。

房价贵是一方面,更加恐怖的是,在行业崩盘后,房子盖不起来——烂尾了。

早在恒大暴雷以前,就有不少烂尾楼的新闻,但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就是因为并不常见。

可是,自2021年之后,烂尾楼几乎已经成了网络热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地产等涉及工程施工的行业,都是层层转包的模式,恒达不给钱,源头的水断了,下面自然是一团乱。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范围的工地停工。

那些已经出售了的房子,只剩一个地基在那里,再也没法添一块砖,加一块瓦。

很多勉强“上岸”的年轻人,悲哀地发现,自己花掉了毕生积蓄买的房,也许永远也无法住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加残忍的是,他们还要为这住不上的房子每月还房贷。

有的人选择了断供,然而断供也面临着法律的风险;有的人选择了咬牙坚持,然而工地迟迟没有开工,房子交付遥遥无期。

这样的不公和残忍,让很多年轻人都感到背脊发凉。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期房不能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皮买了,期房卖不出去,这对本就摇摇欲坠的房产公司来说,又是一重打击。

如此恶性循环,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多方共输。

或许还是有赢家在的,那便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房企高层,他们拍拍屁股移民走人,留给国家和人民一地烂摊子。

距离恒大暴雷已经过去了3年,房地产行业却始终没能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房企失去了信任。

按说,期房卖不动,想要买房的人应该会考虑二手房,二手房市场会火热起来吧?

然而,二手房交易也并没有出现突破性增长。

人们彻底转变了思维,房子虽然重要,但是握在手里的现金流才是能救命的良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在等待,也许有一天,房子真的会变成白菜价呢?

高房价和烂尾楼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挫伤了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

婚育率连年下降,就是年轻人对资本无声的反抗。

第二害:电信诈骗

在防电诈方面,我国安全部门可以说做得相当深入,公共场所、小区群里,时不时都有相关提醒。

然而,上当受骗的人却始终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是因为骗子的手法太高端,让人防不胜防。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弄到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实在是太简单了。

诈骗分子可以拿着成堆的隐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诈骗方法。

针对留守老家的“空巢老人”,骗子会假冒子女身份,对其谎称自己遇到受伤、坐牢、负债等紧急情况,急需汇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对外部世界了解不多的中老年人,很可能就怀着焦急的心情将毕生的积蓄都打到了骗子账户上。

等一切真相大白,钱也无法追回了。

针对在城市讨生活的年轻人,诈骗分子则会以高薪作为诱惑,将人骗到国外。

最后,很多人都被送到了缅甸,成为缅北黑帮的人质或者共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暑假大热的电影《孤注一掷》,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被骗到缅北的主人公潘生和安娜,不得不在黑帮的压迫下,设下骗局骗另一个倒霉鬼。

一旦到了别人的地盘,反抗都是徒劳的。

即便是稍有良心的人,也会在砍手砍脚、黑牢折磨等手段下屈服,成为他们的帮凶。

前几年缅北诈骗案件突发,很多家庭因此分崩离析,好在国家及时介入,才挽救了一部分受害者。

还有一种温和型骗术,叫做“杀猪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骗术的目标群体大多是渴望爱情的精英白领女士,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成功人士,不仅温柔体贴,而且出手大方。

对于在婚恋市场找不到合意对象的单身女性而言,这样的人无异于“白马王子”,很容易就沦陷了。

然而,骗子的最终目标可不是骗感情,而是她们口袋里的钱。

很多人毕生的积蓄都被套走,情财两失,好不凄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各种各样的“裸聊”“卖茶叶”、冒充老板、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等等诈骗方式,让人难以招架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术,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外,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警惕,很多情况下,只要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就能避免一大部分骗局。

第三害:短视频

自从短视频兴起之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众场所,都能碰见专注于刷视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这样的人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上到99,下到刚会走,拿起手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看书的人少而刷视频的人多?

这是因为短视频输出的都是碎片化信息,极易被理解,而且算法推荐功能强大,能让人一直刷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不识字的文盲或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小孩,都能够看得懂画面,听得懂声音。

这就极大降低了视频受众的门槛。

对于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而言,看视频是个消遣,能够暂时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危害还不算太大。

但是对老人和小孩来说,视频可是各有各的害处,而且毒性不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原本的世界信息闭塞,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比较固执,有时宁愿相信外人,也不信子女。

而短视频的发布者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只会制造垃圾信息和传播谣言。

尤其是在中医养生领域,充斥着“民科”,大多数“专家”打着科普的旗号,最终的目的是卖假药。

在推荐算法的加成下,很多老年人没有获取其他信息的渠道,日复一日泡在有毒的垃圾信息中,要么伤身要么伤害家庭感情,实无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小孩而言,伤害则更加触目惊心。

小朋友正处于发育关键期,培养专注力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一旦沾染上短视频,对专注力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试想,一个成年人都很难抵挡算法的魅力,更何况是心智不全的小孩?

一旦小孩养成了看短视频的习惯,即使家长有意识地纠正,也很难戒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不到手机,小孩就会无休止地哭闹,只要交出手机,就能换取一段时间的安宁,很多家长会选择后者。

最终,小孩不仅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如此看来,短视频的猖獗难道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第四害:食品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生短短几十载,光是吃饭就要花掉不少时间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我国人民能够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后,食品安全就成了人们心中的重中之重。

每年“3.15”晚会上被曝光的食品,都会引起广泛讨论。

近年来最“出名”的要数老坛酸菜了。

2022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湖南一家名为插旗菜业的公司,该公司为多家食品公司加工酸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暗访生产一线,拍下了一手视频资料,最终在网络曝光。

那糟糕的生产环境、令人作呕的生产方式,让人一见难忘。

许多刚刚吃过酸菜料理的人,都忍不住干呕起来。

事后,插旗被罚款几百万后,竟然又开始恢复生产了,不知还有哪些食品公司敢从他处采购。

这件事影响颇深,即使是疫情封控期间,大家疯抢物资也不会选择老坛酸菜方便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酸菜行业可以说是遭遇了致命的打击,与之相关的酸菜方便面、酸菜鱼等,都没能幸免。

然而,仅凭每年一次的“3.15”当然没法监管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

前段时间才发生过的“鼠头鸭脖”事件,让人啼笑皆非。

视频和图片中明明白白的老鼠头,却被相关单位“指鼠为鸭”,可见他们虽然不将食品安全当回事,但十分看重自己的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当事单位打算就这样糊弄过去,可是事件经过网络曝光后,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最终上级单位介入了调查。

食品卫生问题一直都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弦,谁不想吃口干净热乎的?

可是,现在三无外卖小摊、预制“僵尸菜”大行其道,不自己做饭的人,几乎都难以吃到实惠卫生的食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致命伤害?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只有保障老百姓食品卫生安全,人人都能吃得健康,才能挖掘出更多生产力,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以上“新四害”,你赞同这个名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