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抗美援朝,我们中国人自不会陌生。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生死攸关之战,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正义之战。

但作为战争另一方的美国,从上至下却对这场战役讳莫如深。

作为美国第一次发动的无预警的侵略战争,它几乎消失于美国国内的舆论之中,除历史学家外,提及者寥寥。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为数不多将这段往事记录下来的人。

他在1994年出版的自传《大外交》中,谈到了一些关于朝鲜战争的过往与理解。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令人深思:“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基辛格似乎已经完全明白毛主席所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真正含义。

那么,毛主席作出“非战不可”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基辛格又是出于何种立场作出这一点评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非战不可的理由

毛泽东做出这个判断的根源,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态势,对中国极其危险。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中国庄严而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数人热泪盈眶,他们为这一天等待了太久太久。

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中国就一直处于被列强瓜分、蹂躏的狂潮之中。

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又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平稳安定、没有压迫的生活。

可危机却依旧潜伏在侧面。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于1947年致国会咨文中宣称:

“自由与民主”受到“极权”的影响,美国应当担负起保障各国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本质则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意图称霸世界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主张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国际普遍认为这是美苏冷战的开端。

但对于中国来说,它的提出也为中美之间埋下了战争隐患。

根据“杜鲁门主义”,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岛链战略”,用以围堵亚洲大陆。

其构想是将朝鲜半岛、台湾岛、菲律宾至中南半岛连成一线,以遏制中国及苏联向远东的扩张。

在第一岛链的战略构想里,与中国、苏联直接接壤的朝鲜半岛就成了一个关键之地。

控制住朝鲜半岛,就可以把它作为跳板,向亚洲大陆内部扩张将畅通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朝鲜接壤最多的中国,则首当其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其次,美国在强行干预朝鲜内战之时,就已经一次次踩到中国的底线。

自1950年6月美国空军投入朝鲜战场后,鸭绿江畔就一直处于美国飞机的威胁之下。

那时在边境线上劳作的农民,随时都能看到头顶的美国飞机呼啸而过。

他们不仅入侵中国领空,还在中国境内进行侦察、轰炸、扫射。同年9月22日,美国公然在我国安东(今丹东)投掷12枚炸弹。

在美国空军支援南韩的同时,另一边,美国海军舰队悍然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到我国的主权尊严。

针对这一挑衅事件,周恩来公开对美国警告:“中国必将解放台湾,同时积极对抗美国侵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危机还远远不止这些。

东北一直都是中国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约半数的工业都驻扎在东北。

而东北半数的工业在辽南,即鸭绿江畔。

也就是说,新中国四分之一的工业,都处于美国飞机与大炮的威胁之下。

这样怎么能安心生产、恢复经济?

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后,1950年10月,毛泽东的书桌上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平壤的紧急电报。

电报的落款是金日成、朴宪永,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和朝鲜外务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熟读史书的毛泽东怎会不懂?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由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带领南韩控制整个朝鲜半岛,那对于中国、对于社会主义阵营,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行动,已是箭在弦上。

可毛泽东依旧压下了这封电报,因为在中央政治局内,对于是否出兵援助朝鲜争论不休。

时局已恶化至此,为何中央政治局迟迟未做出最后决定呢?

中央决策艰难的原因

自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以来,中央政治局就是否援助朝鲜的问题,已经连开数个会议进行讨论。

中南海颐年堂,集中了新中国党政军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人。

为了能够让大家畅所欲言,毛泽东特意嘱咐大家不要进行会议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讨论的结果,依旧是多数人不赞成出兵,给出的方案也无非是不出兵或者晚出兵。

而不赞成出兵的同志,也是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首先,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那时的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战火,国民经济几乎停滞,工业也处于停摆状态。

中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重建、恢复,治愈战争带来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创伤。

在1950年的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场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恢复国民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目标制定不过几个月,尚无喘息之机,就要投入到又不知多少年的战争中吗?

其次,是中美力量过于悬殊,面对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中国与之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以GDP总量看,当时中国的GDP约为100亿美元,而美国当时的GDP为2848亿美元,占到当时西方世界的70%,是中国的28倍;而对于战争最为重要的钢产量,中国约为60万吨,美国为8772万吨,是中国的140倍。

两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在同一个量级。

二战结束时,美国军队约1200万人,拥有完整且成熟的海陆空军队体系、最现代化的军队,甚至拥有超级武器“原子弹”;但当时的中国,在还未从苏联获取武器装备的情况下,拥有的装备还是由“万国牌”拼凑而成,海军与空军尚在组建阶段,还未形成战斗力。

以中国当时最强大的地面部队为例:

美军一个师装备有各类坦克共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火炮794门,各种汽车3800余辆,而中国每个军仅有各种火炮520余门,并且火炮陈旧、型号杂、射程近、炮弹少。每军仅配有汽车100辆左右。除此之外,美军的机动性、通信设备都远远高于我国,在战场上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一个军,还不如对方的一个师力量强大。

不管是从直接对抗时的军事力量,还是战争开始后的后勤补给,中国都处在劣势中。

这个仗,怎么打?拿什么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