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0年6月15日,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

在草木不生的阿里高原,中印两国爆发了激烈冲突。

几名年轻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冰雪高原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信弃义,公然挑衅

位于中印边界西段的加勒万河谷,其主权归属清晰可辨。

印度军队在1962年前从未涉足此地,因此无论历史还是法理,加勒万河谷都属于中国。

然而自2020年4月起,印度军方在加勒万河谷地带的行动越发频繁。

他们持续向中国实际控制线边缘推进,并着手加强道路铺设、桥梁构建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加剧了边境地带的紧张氛围。

5月6日拂晓,局势升级,印度军队公然无视边界,越界侵入了中国领土。

他们不仅迅速构筑防御工事、设置路障,更无理地阻挠了中国边防部队的日常巡逻任务,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与安全。

印军行为挑衅,意图明显,旨在单方面挑战并改变边境地区的既有管控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勒万河,在距其河口东侧约4.3公里之处,一道直角弯转向南去,有一处三角形乱石滩。

而自北方蜿蜒而至、依循山脊延伸的实际控制线,也在此处拐弯。

5月22日,印军搭设了一道直通三角地的临时桥,而后在此铺设地基,意图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面对这一系列举动,解放军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增强了边境地带的管控力度,确保局势稳定。

随后,经过中印双方的军长会谈,达成了脱离接触协议。

印度方面明确表态,承诺不会再越过加勒万河口进行任何形式的巡逻活动或设施建设。

基于双方达成的这一共识,中方开始拆除印方搭建的帐篷等相关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印军却公然违背了先前的承诺,非但未按协议内容实施撤退,反而大张旗鼓地增派军事力量。

为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与安全利益,解放军返回实控线附近,并着手在加勒万河谷的关键地段搭建临时营房,做好充足的战斗准备。

6月10日,印度军队擅自侵入了中方实际管控的地带,意图拆毁中国军队设立的帐篷与临时营地。

随后,双方士兵以棍棒、石头为武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对峙。

在对峙中,我军战士以寡胜多,有效地将入侵的印军从营地边缘击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少胜多,誓死捍卫

6月15日傍晚,印军又公然违背既有协议,踏过中方实际控制线,企图在边界区域搭帐篷。

我军十几名官兵跟随边防团团长祁发宝一起来到事发地,试图与印军进行交涉。

为展现和平谈判的诚意,避免误会,我方战士均未携枪械武器。

然而印方这样公然挑衅,其实是早有预谋。

他们已经在隐蔽处集结了逾六百名士兵,皆装备有棍棒盾。

很快,装备齐全的印军迅速过河,蜂拥至那片三角形的河滩地带。

蓄谋已久的印军人数众多,气势汹汹,目的就是想用这种强硬手段,逼迫使中方让步。

面对突如其来的埋伏,虽然人数悬殊,但我军边防战士意志坚定,绝不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长祁发宝眼见事态升级,第一个冲到河岸,展开双臂,拦住了蜂拥而至的印军士兵。

他厉声喝道:“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后果!”

却不料话音未落,印军竟十分嚣张地直接动起手来。

印军气势汹汹地将祁发宝围住,用棍棒和石块发起了攻击。

眼见团长身陷险境,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保护团长。

三角滩上,霎时间石块纷飞,战斗激烈。

面对数倍于己的印军,解放军十几名交涉官兵英勇无畏,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增援赶到后,我军迅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方面对于冲突的发生反应迟缓,既未派遣增援,也未对受伤士兵实施救援。

大量伤员被遗弃于河滩附近,孤立无援。

印军见状,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有印度士兵在混乱中摔下山谷,还有的失足落入了刺骨的加勒万河。

这场激烈的冲突,一直持续至深夜方告平息。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数劣势下英勇奋战,不仅守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尊严,还极大挫败了印军的嚣张气焰。

此次交锋中,印方遭受重创,约五十名士兵沦为俘虏,阵亡人数二十左右,还有逾百人负伤。

中国边防部队亦有四人在捍卫国土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长陈红军身先士卒,携两名盾牌手,顶着飞石棍棒,毅然冲向混乱的前线。

用盾牌与血肉之躯,掩护战友,成功救出了团长祁发宝。

在带领部队向安全地带撤离的过程中,他看到我军战士正被敌人围攻,于是再次发起冲锋。

高大、坚定的背影,是他留给战士们的最后印象。

在激烈的战斗中,陈红军英勇无畏,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后进行战场清理之际,当战士们来到陈红军英勇牺牲之处,目睹了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名年轻的士兵以身躯覆于其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紧紧地将营长护在自己的身下。

他就是营长陈红军平日里最关心的“娃娃兵”之一——陈祥榕。

牺牲时,他还不满1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肖思远本是负责摄像取证的,在危急关头,他冲上前线,与印军搏斗。

成功突围后,肖思远发现战友仍陷重围,他毫不犹豫地又转身冲入险境。

他以血肉之躯保护战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都未曾退缩。

战士王焯冉在冰冷的河水中穿梭,救援受伤的战士。

当他第四次涉水时,突遇激流,他奋力把三名战友推上岸,自己却在刺骨的河水中倒下了。

激流不息、乱石嶙峋的加勒万河谷,是守卫和平的第一线。

在这片冰川雪原,边防战士们以自己的鲜血,筑起了不朽的界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进策略,破坏和平

印度在边界扩张的历史,可追溯至英印殖民时代。

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在印度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的内政外交政策日益强硬。

印度在边界地区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了军队的部署,并且多次非法越界,不断加剧中印边界的紧张氛围。

2015年1月9日,莫迪政府对《1961年商业规则分配》进行了重要修订,正式将边境道路发展局与边境公路组织的所有职责纳入国防部直接管理。

洞朗事件后,印度明显加快了在中印边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2018年,印度在这一地区内新建了多达852条道路,总长度达到38118公里。

其中,紧邻中印边界的就有61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至2020年间,印度持续加大对中印边界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资。

同年9月15日,印度国防部长对外宣称:

印度将做出战略调整,针对印中边界重要通道及桥梁的建设预算翻倍,以应对中国在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

这一举措无疑揭示了印度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动机。

相比之下,边防军事力量的直接扩充,对中印边境力量平衡的影响更为显著。

早在2018年5月,印度政府就正式宣布将大幅扩充“印藏边境警察部队”,计划增加九千名警员,该部队的总人数逼近十万人。

同年7月22日,印度政府更是启动了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征兵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加勒万河谷冲突,本质上与莫迪政府的强硬政策脱不开关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国为追求边境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许多努力。

而此次的冲突事件,无疑是对和平发展成果的损害。

面对这一事件,中国展现了高度的克制。

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同时,并未对印度实行任何报复行动。

反而是主动寻求和平对话,力促局势降温,展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相比之下,尽管印度也公开表达了寻求和平对话的意向,但这种表态更多是停留于形式的表面文章,缺乏诚意。

在谈判桌上,印度屡次提升诉求,试图把这次冲突的罪责推到中国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突初起时,印度军方与外交部门的表态多为情况通报。

既透露出行动未达预期的意外,也流露出后续应对的措手不及,显得理不直、气不壮,反应迟缓。

这样的反应恰恰可以说明,此次冲突的始作俑者,正是印度。

而直至事发两日后,印度政府才统一口径,无端指责中国“侵犯”印度领土,称中国蓄意策划了此次流血冲突。

2020年6月19日,莫迪召开印度全党派会议,其在会上的发言完全是“倒反天罡”

莫迪赞誉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丧生的军官士兵为“英雄”,强调印度军人给了那些“侵犯”印度的人一个教训。

他还宣布,将赋予军方在边境地区更大的行动自主权。

此举被视为印度在中印边境区域放宽了军事行动的约束,解除了开火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外交部长对中方提出要求,强调中方必须从边界地区撤回军事部署,中印关系才能恢复正常。

在第九轮军长级会谈中,印度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国军队单方面撤离。

这样的附加条件,显然违背了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是对双方已有共识和谈判成果的漠视。

不仅如此,印度还调整了对华的经济政策。

印度政府借加勒万河谷冲突,实施了一系列加剧双边紧张局势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实施报复。

在中印关系中,印度曾积极倡导“政经分离”,力图保障经济合作的独立性,免受政治纠葛、边界争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莫迪政府彻底摒弃了先前的“政经分离”立场,推行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去中国化”运动。

从资本流动、商品市场、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实施限制、打压乃至排斥,力求实现经济上的“去中国化”

印度寄望于通过此举,扶持国内垄断财团,促进“印度制造”的崛起,加速实现经济“自力更生”。

印度坚信,他们的市场优势将吸引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巨额投资,从而提高印度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甚至是取代中国。

然而呢,尽管印度极力追求经济脱钩,但种种事实与数据却表明,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迅猛攀升至1256亿美元。

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总额达到了975亿美元。

由这一系列数据,可见印度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然而印度政府并未调整策略,仍然寄希望于通过损害中国利益的方式,提高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国始终倡导中印双方应立足长远,追求相互成就,而非无谓消耗。

但在涉及到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不移,寸步不让。

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注定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包善良.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对华边境政策[J].现代国际关系,2021,(11).

[2]冯传禄.试析近期印度对中印边境问题的立场[J].现代国际关系,2020,(11):35-42.

[3]杨思灵.加勒万河谷流血冲突:印度的危险游戏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J].云梦学刊,202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