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旧金山法院发布的“全球通缉令”中出现了一位名叫陈正坤的身影,旧金山法院对此给出的理由是:该人涉嫌参与“窃取商业机密”和“经济间谍”活动。

一时间,来自各方的视线都汇集到了这位叫作陈正坤的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正坤这个人到底是谁?让美国发布通缉令指控的人,真的如美方所说的是一名间谍吗?

陈正坤的爱国“芯”

据陈正坤的回忆,童年最大的爱好是“破坏”家里的东西,家里任何能发出声响的电子产品,都逃不过他好奇的“魔爪”,统统被拆得七零八落。

幼时对科技的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并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大学他考入了清华大学材料系,进行更专业更系统的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国内,芯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而陈正坤为了学习到全球顶尖的科技技术和理念,选择来到了美国的硅谷工作。

来自世界各地顶尖人才聚集于此交流着他们先进的思想,陈正坤像一块“海绵”在他们之中,如饥似渴地吸纳着知识和经验,他无比希望能将这些所看所知所感带回自己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代,台湾的电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陈正坤看到了机会。

他面对美国提供的诱人的条件和优渥的生活熟若无睹,而是选择回到了台湾,加入了当时台湾最大的 DRAM 制造商——瑞晶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在陈正坤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龙芯1号”问世,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突破国外垄断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让陈正坤在业界声名鹊起,被冠以“台湾DRAM教父”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界对他的赞誉并没有让他变得飘飘然,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中国的芯片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这场风暴中,台湾的芯片产业也未能幸免,由于受到合作伙伴日本公司破产的影响,瑞晶最终被美国芯片巨头美光公司收购。

进入美光后,公司任命陈正坤为台湾地区负责人,可他却没有感到欣喜,而是越来越迷茫和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光对技术封锁和知识产权保护非常严格,根本没有与中国企业分享技术的意愿,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企业里一些员工压根瞧不起中国工程师,总是“冷眼相待”。

在美光就职的经历让陈正坤意识到,在这里他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芯片梦,于是在2015年,他决定离职,回到中国大陆发展,这一次,他选择加入了台湾另一家芯片代工厂——联华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联电工作时期,陈正坤敏锐地觉察到大陆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十分庞大,于是他努力推动联电与大陆企业的交流合作,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大陆在芯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在陈正坤不懈的努力下,他所在的联华电子与福建省的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敲定了意向,这个合作,被视为中国大陆在 芯片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因为老美那边“闲不住”了,将晋华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从美国进口一切芯片相关的设备材料等。

这对晋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却也激起了陈正坤及其团队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重重阻力,陈正坤和晋华的团队并没有选择畏惧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相信:只要坚持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芯片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多次针对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指控陈正坤了,2017年9月,美国首次对陈正坤提出指控,声称他窃取了美国美光公司价值80多亿美元的DRAM技术机密。

表面上,美国打着“国家安全”和“经济间谍”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对陈正坤进行打压,但实际上,美国看到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进而威胁到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这件事,已经“急得跳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正坤领导的团队在自主研发芯片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暴露了其在全球芯片竞争中的焦虑和无力感。

陈正坤及其团队在芯片领域的突破,就意味着中国有机会打破美国垄断这种“病态”局面,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这对老美来说无疑“如鲠在喉”,“寝不能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老美也不是没有想过别的法子,美方曾“偷偷”向陈正坤递过“橄榄枝”,提出并购请求,这一请求被陈正坤坚定地拒绝了。

陈正坤深知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面对美国抛出的诱惑条件视若无睹,并坚定地表示:绝不出售任何一个中国专利,这是他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正坤的坚定,让老美意识到无法通过商业手段压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软的”行不通,那就来“硬的”!

于是,老美试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压制中国科技发展,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由市场规则的践踏,更是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种恶意阻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晚舟被捕事件

美国惯用将科技竞争上升到政治对抗的层面,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和个人,想借此阻挠甚至扼杀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的这种伎俩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孟晚舟,这位华为高管曾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为了阻止华为的崛起可谓无所不尽其极,先是将其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关键技术,又带头禁用华为设备,最后,甚至动用国家力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孟晚舟扣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美国的全力围剿,华为选择了正面迎击。

一方面,华为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与美国司法部展开周旋,同时,华为也展开了强有力的舆论反击,揭露美国政府的霸凌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华为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分散风险。

这场以孟晚舟展开的中美博弈,结果以美国法院撤销对其的指控,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晚舟事件和陈正坤的例子,都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注脚,表明,美国为了维护其科技霸权,已经不惜一切代价。

中国有句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任何国家都无法仅凭自身去发展,合作共赢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美国的行为,只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科技续写辉煌

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打压和封锁的一例例事件,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科技强国之路充满艰险,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美方如此多的例子已经向各个国家证明了,中国的发展是任何个人、任何国家势力无法阻挠的,我们一贯走的是和平发展路线,力求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

陈正坤和孟晚舟事件,证明了多国科技领域之间发展的残酷性。中国需要加强自身科技实力,加大对芯片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像陈正坤的科技人才,才能真正摆脱美国的科技封锁,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