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中秋前夕,宝武 钢铁前董事长陈德荣作为公司「老领导」,在迎中秋、迎国庆「三老」(老领导、老指挥、老专家)座谈会上,坐在台下一排左四。

我一时有些恍惚,他都出现在被慰问名单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他 满头白发或谢顶的老干部相比,一头乌发的陈德荣简直还是个少年,显得格外乍眼。

去年6月,陈德荣以62岁的年龄退休,在副部这个级别的干部中,属于比较早的。接他职位的胡望明,也仅比他小两岁。如果以同样的年纪退休,那胡的任期只有两年。

时间过得可真快 啊,他在温州叱咤风云的样子宛若眼前,一转眼怎么就成了「老干部」!

我跟陈德荣仅有过一次直接打交道的经历。那时他还在嘉兴当书记,我被安排去写一篇成立外来人口服务局的报道。但审稿时,他的秘书并不是很满意,提了个别修改建议后,让把陈的名字拿掉就可以发了。

我很诧异,因为政务报道,哪怕是一个县乡官员,也是审了一遍又一遍。再说了,这篇报道是书记亲自指定要写的,就这样轻易地了结了?

也因此,我对这个人的涵养印象颇深。

后来他到温州当书记,进了省常委。有关这段经历, 对浙江政情了解颇深、现整天东海 打渔发洋财的前记者黄柯杰,有如下描述:

上任时: 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过去,民资发达的温州处在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心。2009年,温州市人均GDP在浙江排名倒数第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指数位列倒数第一。

同 时,从2008年的鹿城区区委书记出逃法国,到2009年的“安置门”事件,也对温州的人心产生不小影响。

温州“小政府”精神根深蒂固,备受外界推崇,但同时也 孳生 了官员懒散问题。

到任后: 开展“互看互学”和 “互学互比”比赛, 每年搞一次电视直播比赛,让官员倍感压力。

三年后卸任: 2013年6月2 8日,陈德荣在温州市长陈金彪陪伴下乘车离开温州,过瓯江时,陈德荣发短信告别同僚: “已过瓯江,不舍温州”。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一直处于市场经济模式的风暴眼,北方注视甚多,陈德荣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本地主政官员。

虽然问政时「官不聊生」,拆到自己家房时「民不聊生」,以致他在省人大会上公开自嘲「温州太守陈荣”,中间缺“德”字,叫“缺德荣”」。

但在民间,两极分化之下,赞誉颇多。有人称他「陈拆拆」,但当地很火的 民生网站「703804」上,陈德荣被称为「荣哥」,收获粉丝无算。

离开温州后,陈德荣以常委之尊,担任了两个领导小组副组长,可见实际上是闲置起来,直到隔段时间后赴宝钢任职。

温州历来是是非之地,关系错综复杂,他是个本地人,才敢大刀阔斧,最终也还是陷进去了。

在他卸任之前2个月,温州常委吴秘书长,被上海一家公司试用期职员张女士微博公开地下情,涉嫌违纪,被免职接受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陈德荣收获了他这个级别的干部不多见的目光。直到现在,网上还时不时传出温州人对他的怀念文章或视频。

当然也许他未必有多好,人们 只是借此表达一些不满罢了。

「温州模式」,就像深圳蛇口一样,已经很久没有人提起了。

最近我在参与「蛇口记忆」的采访整理,「遗老」们垂垂老矣,倒是有一些年轻人,还在不屈不挠地抢救记忆。

也许于事无补,也许徒劳无功,但记忆本身是有力量的。谁掌握了记忆,谁就掌握了未来。

父亲积攒了一生的记录,总不能扔了吧?老人一走,总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吧?

记录整理家史,下面有我的微信二维码,长按识别加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