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胜利会师。好不容易的会师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双方也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然而之后的事情进展却出现了大反转。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并率部南下川康,甚至另立“中央”。

而在这当中,红一方面军中有四位将领不愿意北上,支持了张国焘。

第一位李卓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卓然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苏联学习工作。回国后,他去了中央苏区,担任过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中央局代秘书长,深受主席的信任。

长征开始时,他担任的是红五军团的政委,在遵义会议期间,他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懋功会师后,他调入了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及前线政治部的主任工作。在张国焘南下的时期,李卓然曾一度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他及时觉醒,为后来红四方面军的重新北上做了大量工作。其实,当时对于这场风波,很多红军高级将领都不明就里,搞不清怎么回事,只能服从命令南下。后来很多同志都证明,李卓然在张国焘的南下问题上是受到冤枉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卓然并没有上阵杀敌,而是担任了宣传部的负责人。期间,创办了大众读物社和西北局机关报《边区群众报》,为边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文化、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

建国后,他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从1959年以后,他已不再分管实际工作,媒体也很少报道他。

第二位何长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长工资历也是非常老的,他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长沙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年底去了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他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他的名字“长工”,也是毛主席帮他起的。他是一位老井冈,不仅是资历,关键在于他是受到绝对信任和重用的。担任过军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红五军团第13军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等职。长征中,何长工任教导师政委,红九军团政委。

然而,在关键时刻,何长工没有选择支持跟随多年的毛主席,而是选择跟随了张国焘。对于何长工的选择,毛主席尤其痛心,但也无可奈何。

抗战期间,何长工离开了部队,在大后方负责教育工作,担任过抗大副校长。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央决定将抗日军政大学搬到东北,并改名为东北军长大学。不久后,何长工先后担任副校长和代理校长,紧接着又担任东北军工部部长。

建国后,何长工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地质部副部长,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

你要说他受影响吧,也的确担任过多个要职,要说没有受影响吧,他也的确从抗战开始就离开了一线部队。

第三位邵式平

他是江西弋阳县邵家坂人,或许很多人对他不熟悉,但他却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

早年间他在弋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与方志敏同窗三载,结为挚友。后来他又先后考入了南昌一中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他曾在江西搞革命活动,组织农民运动的开展,与方志敏、黄道等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当年苏区流行一句顺口溜,叫: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朱毛”自然是指朱德和毛委员,而“方邵”就是指方志敏和邵式平。

1930年7月,赣东北红军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任政委、政治部主任。还曾参与组建闽赣苏区,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闽赣省委书记、闽赣军区代政委。之后,他奉调去了中央根据地工作。

长征刚开始的时候,他任中央军委纵队(即红星纵队)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可见,这个级别已经不低了。懋功会师后,两次发言支持张国焘南下路线,走了一段弯路,铸成终身的遗憾。

抗战期间,他担任陕北公学教育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副校长。后来,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工商局局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四分区专员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他在东北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辽吉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西满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部队南下途中,毛泽东亲自点名,让他担任江西省第一任人民政府主席。可惜,在1965年就英年早逝了。

第四位罗炳辉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人公罗霄的原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罗炳辉。他早年间因为生活所迫而去了云南的唐继尧部当兵,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也正是在长期的旧军队里,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后来受革命的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遵照党的指示,指挥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参加了红军。

1930年长汀会议后,罗炳辉被任命为红12军的代理军长、军长,后又被任命为红9军团军团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红9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进入西南地区。

然而,罗炳辉在草地分裂时,曾公开站出来支持张国焘的南下主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炳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1938年,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打击日军。后来,他又升任第五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的副师长。

不过由于多年艰苦的战斗,罗炳辉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

解放战争开始后,罗炳辉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然而,在1946年,他去因脑溢血而去世,终年49岁。

罗炳辉虽然在长征时期走了弯路,但瑕不掩瑜,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