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蒂哈德球场,国米0-0逼和曼城。这场没有进球的比赛,仍被视作是一段时间来,技战术含量最高的欧冠赛事之一。
国米与伟大纪录擦肩而过——蓝黑军之前在欧冠客场击败过纽卡斯尔、阿森纳、切尔西、利物浦,如果此战能够客场击败曼城,将成为欧冠改制以来,欧洲第4支能够客场击败五支不同的英超球队,其他3支是巴萨(7)、皇马(5)、拜仁(5)。
不过,国米还是做到了一系列了不起的事情。
比如上半场国米获得了10次射门,这是2017年2月以来,在欧冠赛场客战伊蒂哈德的球队里,首次能够半场射门数上双的球队。
比如国米将英超4场9球的哈兰德第二次“装入口袋”,完美回应了赛前全世界在问的那个问题:谁能阻挡如此凶猛的哈兰德?
再比如,2022年10月至今,曼城连续18场欧冠赛事破门的纪录被国米所终结。在瓜迪奥拉时代,曼城欧冠42场主场比赛只有两场未能破门,一次是2022年3月对阵葡萄牙体育(当时是因为曼城首回合5-0大胜,次回合大轮换且出工不出力),另一次就是本战。
这一切,都让国米赢得满堂彩,其中《米兰体育报》这样的,已经用上了“大国米”这样的字句来吹,闹得让最铁杆的国米球迷都慨叹:意思意思得了,这太过啦。
赛后,很多国米球员获得好评。
巴雷拉荣膺全场最佳。跑动12400米的他,创造2次机会,7次夺回球权,实至名归。
还有阿切尔比,把这种状态的哈兰德装入口袋,可不简单。
创造3次得分机会的塔雷米、证明自己确实进步的比塞克、贡献了5次扑救的索默,以及恰尔汗奥卢、奥古斯托等人,也都获得了英、意媒体的高分评价。
最高分毫无争议的属于小因扎吉,在很多位置,国米球员的名望和买价都远低于曼城,但当双方的11人捏合成一个体系后,情况就不同了。这当然是教练的功绩。
不过,更想谈谈另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新援泽林斯基。
在对阵蒙扎替补出场踢了34分钟,上演国米首秀之后,泽林斯基首次首发,再度赢得喝彩。
小因扎吉赛后表示:“我们想要签下他,是因为他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东西。”
满打满算,泽林斯基两战只为国米出场了90分钟。不足以盖棺定论。
但这90分钟,小因扎吉所说的“新东西”,已经清晰展示出来。
这90分钟,他制造了4次最后一传,封堵对方2次射门,完成了3次铲断,制造了2个定位球,脚下7次对抗成功了4次,证明他确实是攻、守、组织都很全能的球员。
但最重要的是,泽林斯基在持球推进方面的才华,对如今的蓝黑军具有极大的战术意义。
对阵蒙扎之战,泽林斯基替补出场34分钟,实现了28次持球推进,总计推进距离达到224码,其中2次是从中线带球推到进攻三区。
战曼城,泽林斯基在本方禁区拿球后,摆脱3人铲抢,带球一路杀到对方半场,策动出4打4的快攻机会,逼迫曼城不得不付出黄牌代价的画面,也成为热点。
强调“推进”,是因为这一环在国米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这比诸君天天要说八百遍的肉搏、对抗、拼刺刀要更重要。因为那类球员在国米一抓一把,但能推进的,有几个?
在欧冠竞争,在意甲强强对话里,国米的长短板都很明显。
长板是防守稳固,体系成熟,通过倒球获得空间的能力强;短板是把握机会能力差,特别是在欧冠强强对话里。
这样的特点注定了,如果国米想在强强对话里踢出“名局”,就必须在“抓转换”方面做得更好——就是由守转攻的快反,必须更快、更锐利、更坚决、更难防。
这种转换,需要两条腿走路。长距离纵深传球,或长传转移,是一种办法,所谓“飞剑斩”——这方面,恰尔汗奥卢、巴斯托尼都是高手。
但更具威胁的,往往是一个点带球纵深推进,多人策应跑位,形成多点齐发的反击,所谓“奔雷斩”。
这方面,国米虽有巴斯托尼、比塞克等人可以仰仗,但他们的位置相对靠后,多用于阵地战而非反击战。过去在反击中,在中路、在肋部、在前场干这个活的主要是姆希塔良。本赛季姆希塔良状态下滑,但实战证明,泽林斯基的推进能力,可能比前两个赛季的姆希塔良更强一些,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国米的强强战能力。
赛后,瓜迪奥拉狂赞国米(Top这个词翻来覆去说了很多遍),并指出国米是“是防守和转换的大师”,这两个点,就是国米踢好强强对话的两大武器。
其中“防守”是基础,守不住,全白搭,很好理解。
而“转换”则是蛋糕上的樱桃,想抓好转换,有持球推进型球员压阵,会助益良多。
泽林斯基在这方面的才华非常重要,他这一周逐渐上位,是国米的绝佳喜讯,有理由期待他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