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引发争议的帖子。一位作者配了一个图片,图片上一位女老师穿的衣服上印有反对日本的标语,然后作者配文表示,他反对这位女老师在学校里穿

为什么反对呢?作者给出的理由是,学生看到这样的标语容易产生仇恨甚至暴力心理,他不希望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作者说我们需要的是铭记历史而不是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女老师穿的是白色体恤,上面的反日标语,从上到下是这样的三句话:马踏东京赏樱花,待到红旗满天下,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白底衬红字蓝字很醒目。

这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三句,仇日恨日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句,学生如果不知道东京日本首都,有可能不大懂。但是第三句,包括一年级学生都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里,多数是反对这位作者而支持这位张老师的,但也有不少支持作者的。我的态度是:老师在学校可以穿。我不认可这位作者的理由,我不认为这是仇恨教育,二者不可等同。

何为仇恨教育?就是仇恨一切对自己不好的和自己不喜欢的,毫无原则。但是,张老师衣服上的标语,只是针对日本,而不是针对一切。而且重要的是,针对日本是因为新仇加旧恨。

我认为,学生看到张老师衣服上的反日标语,心中想到的只能是日本侵华的罪恶,与现在日本对中国的敌视态度,而不可能会去仇恨一切,不可能会毫无原则地仇恨。作者理由不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本来应该做个好邻居,但是因为日本在历史上曾经野心膨胀,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成为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屈辱与无法抹平的心痛。

尽管后来中日建交,而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也曾说要把日本人民与日本政府分开看,说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尽管日本一度改善了对中国的政策,中日还出现了一段时间蜜月期,但今非昔比了。

今天的日本,贼心不死,跟随美国的步伐,配合美国的政策,对中国进行经济与军事上的围堵,在台海、东海、南海搅局,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对中国的安全与和平统一构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这位作者对网友的回复,我觉得没有一个可以站得住脚。比如上面这条回复,说“你确定想让后代成为杀人犯或侵略者”?这很可笑。

中国人哪个没受过仇恨日本的教育?谁因为这个成为杀人犯了?谁因为这个成为侵略者了?无非平时说说,哪个人有本事带兵去攻打日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上面这个回复,“你也要记住,中日1972年就建交了”。这就是个书呆子,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还墨守成规,还把目光停留在过去。

现在的日本已经不像那时了。那时候日本国内确实有一批人深刻反思历史,虽然没有正式道歉,但也承认了历史。而现在日本在否认历史,在美化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个回复,说“不是老师的话,没关系”。但其实,老师穿也没关系。老师穿会产生的效果,上面已经说过了,根本不可能对学生形成什么仇恨教育,只是加强对日帝的仇恨和对历史的记忆。

实际上,老师穿着这样的衣服,可以说就是一种爱国教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曲就是这么唱的;“待到红旗满天下”,这不过是共产主义理想;“马踏东京赏樱花”,不过是情绪表达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个回复也充分表明作者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他所谓的“现在的日本人已经不是曾经的日本人”,意思是说现在的日本人不是当年的侵略者,但现在的日本人其实也是反中的。

“让孩子们仇恨日本人是想让孩子们长大杀过去吗”,这种说法实在可笑,我们这一代都是受过这种教育的,有人杀过去了吗?倒是润过去了不少。这种教育无非就是增强历史记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回复与上面相似。我不信哪个孩子长大了能去日本报仇,真的去马踏东京。作者太天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个回复,有些莫名其妙。什么叫“背负屈辱和仇恨长大”?难道我们的历史教育说“不忘国耻”就是让学生“背负屈辱和仇恨”长大?

民族的屈辱与个人的屈辱不同,民族的仇恨与个人的仇恨也不同。不忘国耻,牢记民族仇恨,不代表长大复仇,而是要因此懂得自强不息和提高警惕。

我们当然希望中日两国和睦相处,人民相互友好。但是这不能寄托于一厢情愿。如果我们自己都把历史忘了,如果我们不看清现实,以后还会吃大亏。

当然,这种教育是一回事,当前与日本的合作是另一回事。民族主义不能走极端。像战马行动与铁头撒尿,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应该受到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