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在人口学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国家统计局预测,2024年我国新生儿数量有望重返1000万!听到这个数字,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到诧异?毕竟过去几年出生人口可谓一路下滑,去年更是跌破了900万大关。那么,这次反弹能否成为人口下跌的拐点呢?龙年效应还能持续多久?人口断崖还会继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种说法是,龙年出生率普遍较高,因为很多人想赶在龙年生小龙子。2024恰逢龙年,所以新生儿回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纵观近几十年数据,每逢龙年,当年出生人口总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比如2000年和2012年两个上一轮的龙年,新生儿数量分别达到1771万和1635万,在相邻年份中可谓一枝独秀。

所以按照这个规律推算,明年确实很有可能重返1000万俱乐部。

但问题是,这种生育红利还能维持多久?

个人认为很难长久。

大家要知道,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下降可谓非同寻常,堪称断崖式。

仅仅两年时间,新生儿数量就从2021年的1062万跌到2022年的956万,再到2023年的902万。累计跌幅超过15%,下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从人类社会演进的普遍规律看,一旦生育率跌入快车道,短期内基本不可能刹住车。

更何况我国人口负增长已成现实,去年新生儿较死亡人口就少了20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跌破-1.48%。在十几亿总人口体量下,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未来随着出生率继续探底,人口自然减员恐怕将成为常态。

当然,也不能就此否定我们的人口优势。就目前的人口结构而言,劳动力资源还是相当充沛的。

统计显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多达8.65亿,占总人口比重达61.3%。只要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我们的人力资本红利仍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也并未想象中那么严重。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65岁以上占比15.4%,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尚属缓和,并未完全丧失战略机遇期。

此外,去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16%,距高收入国家平均75%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不容小觑。

但话又说回来,危机和机遇往往相伴而生。从长远看,人口结构的深刻演变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冲击。老龄化加速意味着"未富先老",给脆弱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空前压力。

而伴随着少子化,母婴、儿童、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市场前景也蒙上阴影。劳动力增量不足还可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过去主要依靠人口红利支撑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随着超大规模城镇化渐近尾声,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面临边际递减。

总而言之,人口变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和深远的,唯有顺势而为,善于在危局之中发现转机,才能在大变革中赢得先机。

对普通民众而言,关键是要学会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既然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不如先人一步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借力打力分一杯羹。

随着消费结构改变,把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值得注意的还有,三四线城市随着人才回流呈现"逆城市化"态势,这对于淘掘被低估的区域市场而言可能是新的机会。

总之未来属于善于顺势而为者,只要你敢为人先,必能抢得先机。

最后我想说,无论明年的小阳春能开多久,从长期趋势看,我国人口拐点早已到来,回升无望。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