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斑驳的厂房外墙,空荡荡的停车场,曾经热闹非凡的生产线如今寂静无声。这就是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即将迎来的景象。

21年前,这家合资企业在上海悄然诞生,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当时,谁能想到今天的局面呢?

日本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持股70%,广汽集团持股30%。这个比例本应带来双赢,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底,上海日野将全面停止生产。2025年一季度,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将从工商登记簿上彻底消失。

我站在工厂门口,看着三三两两的工人进进出出。他们的眼神里透着迷茫和无奈。谁不是为了生计奔波呢?可是当你习惯了一份工作,突然被告知要失业,那种感觉,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燃油车市场萎缩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电动车像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搅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潭春水。如今国内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30%,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燃油车,曾经的王者如今风光不再。就拿日系车来说吧,巅峰时期市场占有率超过22%,让人艳羡不已。可现在呢?产能利用率堪堪维持在50%左右。这是个多么残酷的数字啊!

有人说,替代日野发动机的不仅是电动车,国内柴油机厂家的水平也今非昔比了。这话不假。记得刚进厂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进了外企就是高人一等。可是这些年下来,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

我听说汽车产业有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趋势。上海、广州这些地方靠着外国技术吃香的日子怕是要结束了。二三线城市的本土车企正在崛起,未来的汽车版图恐怕要重新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即将失业的工人们来说,前途确实有些迷茫。但我想说,别灰心。燃油车市场是在萎缩,可咱们的技术实力还在啊。新能源车不也需要技术工人吗?也许这是一个转型的好机会呢。

我认识厂里的老张,五十出头的年纪。他跟我说:"小李啊,我干了这行二十多年了,突然让我去搞新能源,我是真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拍拍他的肩膀,心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可能有人会说,日系燃油车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上海日野关停只是个开始。但我倒觉得,与其患得患失,不如积极应对。毕竟市场就是这样,优胜劣汰。能适应变化的才能生存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到有些工人已经开始自学新能源相关的知识了。虽然辛苦,但总比坐以待毙强。我真心希望他们能顺利转型,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不知道该给这些即将失业的工人们什么建议。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我相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新的机会。

广汽本田倒是表示,上海日野的解散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这话听着刺耳,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商场如战场,每个公司都得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常想,如果20年前有人告诉我们,有朝一日燃油车会被电动车取代,我们会不会相信?可能性很小吧。但现实就是这样,变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对于上海日野的员工们来说,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我想说,别把这当成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也许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你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我听说有些员工已经在考虑创业了。虽然风险很大,但谁说不是个好主意呢?毕竟他们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有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行业更新换代的缩影?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我们与其抗拒,不如主动拥抱变化。也许十年后回头看,我们会发现今天的阵痛其实是进步的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公司在宣布关停的同时,也应该拿出一个合理的补偿方案。毕竟这么多年来,员工们为公司付出了太多。如果能有一个体面的告别,对大家都好。

我认识的小王前几天跟我说,他打算去新能源车企应聘。虽然可能要从基层做起,但他觉得总比坐以待毙强。我由衷地为他的勇气点赞。改变从来都不容易,但只有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看到新的风景。

说实在的,看到这么多人失业,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一次洗牌的机会呢?也许有人会因此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干脆开创一番新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把这当成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学习新技能,拓展人际关系,也许能在新的领域有所建树。毕竟,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进则退啊。

记得有人说过,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对于上海日野的员工们来说,这无疑是个艰难的时刻。但我相信,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回首往事,上海日野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虽然它即将成为历史,但它的精神和技术将会在新的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这不正是一种传承吗?

对于那些即将失业的工人们,我想说的是,不要灰心。你们的技术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也许现在看不到前途,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柳暗花明。

#大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