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蛋没了已经够惨了

没想到还让领导先走了

前情提要:2023年10月加沙冲突爆发,黎巴嫩真主党支持哈马斯,以色列与黎巴嫩局势紧张。2024年8月,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了320枚火箭弹,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本月17日,寻呼机爆炸,几天后对讲机又爆炸,真主党死伤惨重:, 眼珠也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天,以色列针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附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天际线上烟雾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主党最高首领哈桑·纳斯鲁拉在周五晚上的轰炸中身亡。‍

这位怀里经常抱着孩子作肉盾的领导,就这样先走了。

领导的表弟,哈桑·哈利勒·亚辛,在接任表哥职务后不到24小时,也被击毙!‍‍‍‍‍‍‍‍‍‍‍‍‍‍

这恐怕打破了恐怖组织头目任期最短的吉尼斯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斯作为后盾,一方面总统在联合国高喊着要与西方交好,另一方面,精神领袖哈没内衣喊完一嗓子反美口号,就躲到秘密地点去了。

中东总有那么多地堡元帅,想当年,萨达姆、卡扎菲,最后都是像耗子一样被人从地洞里拽出来的。

这样看来,真该庆幸他们是被炸死的,不然落在同胞手里,可能就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 ‍ ‍

对于一些以色列人来说,与真主党的冲突是一场已持续一年的消耗战。‍‍‍‍‍‍‍‍

现在纳斯鲁拉死了,终于迎来了罕见的胜利时刻。

在以色列收视率最高的新闻网络上,知名记者阿米特·西格尔 (Amit Segal) 周六晚在直播中向他的同行嘉宾分发酒水,以庆祝纳斯鲁拉之死。

在伊朗,普通民众对纳斯鲁拉之死的反应不一。政府支持者在街头举行公开哀悼仪式——哭泣、挥舞真主党旗帜并高呼「以色列去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政府反对者和异见人士却欢欣鼓舞,据目击者称,在德黑兰的几个交通路口,人们分发糖果盒。

黎巴嫩政府宣布从周一开始为纳斯鲁拉的死哀悼三天。真主党不仅是武装组织,而且是一个老牌政党。它在黎巴嫩议会拥有 13 个席位,自 2005 年以来一直在内阁中占有席位。

沿着海滨长廊,一位名叫娜达 (Nada) 的 50 岁达希亚居民坐在长椅上眺望大海,她的眼睛因哭泣而红肿。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切:安全、保障、荣誉。」纳达说,「他是我们在黎巴嫩的保护者,因为政府不在。除了他,没有人保护我们。」

纳斯鲁拉被许多人称为「赛义德」,是黎巴嫩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反映了这个国家 18 个官方认可的宗教团体之间长期陷入纷争的宗派分歧。

什叶派穆斯林历来是阿拉伯世界的边缘群体,什叶派穆斯林爱戴纳斯鲁拉,称纳斯鲁拉为他们挺身而出,保卫了黎巴嫩南部的心脏地带,使其免受以色列的侵袭。但黎巴嫩基督教徒、逊尼派穆斯林和德鲁兹派的许多人历来对纳斯鲁拉怀有敌意,认为他利用真主党的权力将整个国家作为自己利益的人质。

一些贝鲁特居民指责纳斯鲁拉将黎巴嫩拖入以色列与加沙哈马斯之间的战争。他们认为这场冲突并不属于他们自己。

「我们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代价,」一位在逊尼派社区与朋友喝咖啡的男子说道,他自称是优素福·阿比亚德。现在纳斯鲁拉先生已经去世,他说:「我们会达成妥协。除了妥协别无他法。」‍

无论他们是崇敬他还是辱骂他,纳斯鲁拉先生一直保持着一种不可触碰的气氛,因此他的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打击。

「他们瞄准的是黎巴嫩最强大的政党。天知道这会带来什么后果,」60 岁的约瑟夫·哈达德 (Joseph Haddad) 一边在基督教徒聚居的阿什拉菲耶 (Achrafieh) 社区的一个十字路口下西洋双陆棋一边说道。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担心宗派冲突爆发的人:周六,黎巴嫩士兵被部署到贝鲁特各地,以维持平静。

纳斯鲁拉的许多支持者都坚决不相信,或者干脆反抗。

「这是谣言!他还活着!他还活着!」一群妇女在贝鲁特西部哈姆拉一栋建筑的阳台上大喊。

「即使他死了,他也会赢。」有人补充说,她的六个孩子将继续追随他的脚步。「即使我会失去六个孩子,我也不在乎。」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想战争,我们只想要和平,」26 岁的德鲁兹男子苏丹·蒙泽尔 (Sultan Monzer) 说道,「我们确实反对纳斯鲁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支持以色列。」‍

如丧考妣的还有他们的国内粉丝,比如一直为他们加油的金灿荣。说这些粉丝害死了真主党,也不能说冤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写了那么多家传,发现许多成功的家庭,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奋发,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又,每6.5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山东湖南常出将军,且举族生长,郁郁葱葱。

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大地之子、家族之魂,欲要认识自我、启迪后人,必先追溯祖辈事迹、了解家乡风物。

无论欧美,还是立国仅200余年的澳洲,孩子们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

每一个来过世间的人都应该留下记录。如果上辈已年逾70,请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家庭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传编辑部系列,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