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青年时期受到毛主席的关注,两人结为挚友。他是毛主席的接班人,非常时期临危受命,领导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他就是第二代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抗战期间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南下湖南,为湖南工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成为国家领导人,在毛主席逝世后领导中国顺利过渡。
然而,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去世后,竟然没有被葬在八宝山,难道他没有资格吗?新来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本期就带大家认识这位拒上八宝山而葬在故乡的华国锋。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修建革命公墓,于是选中了京西八宝山南麓的褒忠护国祠。革命公墓建成后,任弼时、张澜老人、瞿秋白等同志都被安葬在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后大多也埋葬在这里。
不过也有例外,华国锋在逝世后就选择回到山西老家安葬,他漂泊一生、奋斗一生,为党和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选择令人钦佩,在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为守“清净”激流勇退,为中国更好地发展让路。而毛主席最看重华国锋“老实”的性格,这个性格伴随了他一辈子。
青年时学习毛主席
华国锋出生于1921年,和党同年诞生。当他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的文章后,华国锋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革命,为全中国老百姓谋幸福。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毛主席的所有文章,《论持久战》常年装在口袋里,当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时候,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让国人失望,整个国家被灰色笼罩。
毛主席从延安发出的时代之音让华国锋意识到,跟着毛主席就能打跑日本人,解放全中国。因此不仅自己学,他还给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方针,为根据地的建设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共在山西领导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牺盟会,会长是阎锡山,秘书长是薄一波同志,华国锋积极响应加入牺盟会。他担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除了本职工作外,华国锋一边深入矿区和群众中间宣传抗日,一边亲自带领武工队打游击,游击战术是《论持久战》中学到的,尽管我方力量弱小,但可以发挥灵活多变的优势袭扰敌人,创造更大价值。
然而,华国锋在入党时还不到二十岁,可成熟老练的工作作风让他在队伍中的威信非常高,由于表现突出,抗战胜利后年仅24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兼任县武装部队政委,在本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年纪,华国锋老实、踏实、能吃苦的性格帮助他在工作上获得成功,也让他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而这一切都是华国锋不断学习毛主席得来的,他日夜钻研毛泽东思想,相关报纸和著作占据了书桌和床铺大部分空间,晚上点着煤油灯学习,一直学到煤油烧完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白天就立即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从这一点上看他是毛主席当之无愧的好学生。
为什么会引起毛主席的关注
建国后,能去北京见到毛主席是所有人的梦想,主席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人民十分爱戴这位领袖,那华国锋是如何脱颖而出,得到主席的特别关注呢?
毛主席从湖南离开后,几十年都未曾回过家乡,可新中国成立后工作太过繁忙,一直找不到机会返乡,这让主席很是着急。其实老乡们比他还要急,想尽各种办法去看望他,于是每次有湖南的干部或者乡亲来京时,主席都会亲自招待他们。
交流中他问得最多的就是家乡人民的生活情况,有没有得到政策的照顾,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问题。乡亲们对党和国家的政策非常满意,提到湘潭县的负责同志时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位来自山西的县委书记把湘潭建设得很好,因此主席对此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名县委书记就是年轻的华国锋,战争结束后他随军南下湖南,担任湘阴县委书记,后被调到湘潭县,从此华国锋与毛主席因湖南结缘,他的执政历程由此开始。在主席家乡当官,华国锋倍感压力,他来到湘阴县后才发现,这里长期受国民党控制,老百姓思想非常落后,工农业百废待兴。
然而最棘手的事情却是剿匪工作,凭借深山老林,国民党残余和土匪勾结,时刻威胁群众安全,且解放军大批部队驻扎在此,急需粮食补给,在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华国锋坚持“分清主次,民生为上!”工作方针 ,先稳住民心,再下大力气解决了匪患,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1951年,表现优异的华国锋又被调到湘潭,经过深入调研他认为,湘潭的工商业缺乏立足点,应该大力发展农业,把农业生产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于是他首先尝试把农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举措,成立了洞庭围高级合作社,是湖南第一个农业高级合作社。在优先改造农业的指引下,湘潭合作社数量占到湖南省的40%以上,而华国锋主抓韶山冲的农业改造,成效非常明显,产量大幅增长,在湖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毛主席从老乡的来信中知道,自己的老家正在进行农业改造,高级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农民的生活有了巨大改观。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此人有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和执行力,能很好地落实中央规定,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可用之才。
两人一见如故
1955年6月19日,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受到主席的接见,经过交谈毛主席对他能沉到基层踏实工作很是满意,他勉励华国锋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才能出真知。10月中央召开了关于推进农业合作化的会议,华国锋被破例邀请参会,毛主席在会上这样介绍道:这个年轻人是我的父母官,他把湘潭的农业发展的很好,是一个可靠的老实人。
得到主席的肯定后,华国锋更加重视农业发展,他在1958年升任湖南省副省长,主抓农业。鲜为人知的是,正是有了这位副省长的帮助,袁隆平的研究才有机会被中央重视,才能获得研究杂交水稻的条件。
华国锋做事认真不弄虚作假,在大跃进的浪潮下显得格格不入。全国各省份的粮食产量就像火箭一样蹭蹭上涨,湖南省长期居于倒数。1959年大跃进热潮退去,各地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唯独湖南粮食不仅没有告急,还调出17亿斤粮食支援各省,这一表现受到毛主席的表扬,他欣慰地说道:湖南的名誉很好啊!
好景不长,中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连续三年天灾让全国陷入粮食危机,可个别地方隐瞒不报,毛主席在中南海对地方的情况不太了解,于是在1963年1月16日,主席在长沙视察工作,华国锋面对他说出了实情:这几年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也了,产量不会提高的。毛主席微微点了点头,虽然这话听起来很难受,可华国锋讲的是真话,他是一个老实人。
随后说:我们党内有两种人,一种是讲假话的,一种讲真话。前一种我们要绝对杜绝,后一种要大力发扬,并且提供支持和帮助。
毛主席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与华国锋交流工作,两人成为忘年交,对待工作都是尽心尽力,1970年主席在与美国友人斯诺聊天时还推荐了他:湖南出现了几个人物,第一个就是湖南省委负责人华国锋,这是一个老人。然而当时的华国锋未满五十,但在主席眼里他工作踏实负责,非常老练。
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和寄望不止于此,很快他将被委以重任!
临危受命,但激流勇退
1976年,中国发生了巨变,三位伟人相继逝世,中国下一步该怎么走,人们无从得知。
毛主席在周总理逝世后,极力举荐华国锋作为代总理,负责国务院一切事宜。当时华国锋在老一辈眼中资质尚浅,革命经历远不如很多前辈,那毛主席推荐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首先,华国锋性格沉稳,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必须要有超人般的信念才能把稳国家航行的船舵。其次,华国锋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经验,都来自于基层,他有三十八年的基层经验,对人民群众和中国实际情况非常了解。
最后,毛主席将华国锋推荐到中央工作的这几年,他从主席和总理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具备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所有条件。因此,这三点理由令众人信服,毛主席在病重期间华国锋就全权处理国家事务,弥留之际,主席秘书递给华国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办事,我放心。
华国锋不辱使命,成为最高领导人后,他凭借坚定的党性和果断的决策,终于扫清了中国的阴霾,得到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的支持。1980年,等到国家各项工作基本走向正轨后,华国锋主动离开了领导岗位,开始了平静的退休生活。虽然曾四次当选中央委员,但从未在公共场合发表讲话,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众所周知,华老在每年的主席诞辰和忌日会前往纪念堂祭拜,来瞻仰这位从青年时就奉为榜样和领袖的伟人。他还有一个心愿是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可疾病打倒了这位老人,最终在2008年8月20日与世长辞。
去世后他的骨灰暂放在八宝山,为什么不直接安葬在那里呢?因为华老在临终前叮嘱家人,一定要送他回家。他拉着儿子的手不停地说:让我回家乡的卦山吧,那里有很多树,非常清净,当年我带着队员在山里打游击,很多同志都埋在那里……
在华国锋心里,家乡是神圣的,提起卦山他就想起了尘封的岁月,那个年代真是苦啊,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大家为了赶走日本人愿意拼命,要是他们能看到现在的中国该多好呀。老人话没说完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此刻他早已回到了家乡,那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家。
到湖南工作后,华国锋一生只回过三次家,第一次在1958年去北京开会,路过交城特地看望母亲,谁知那一面就是永远,母亲直到逝世都见不到日思夜想的孩子。
第二、三次是华国锋退休后,带着夫人韩芝君一起回来的,乡亲们对他热情接待,这让华国锋很是不安,于是决定不再回乡,不能再给乡亲们添麻烦。
遗嘱中,他特意提醒孩子在老家找墓地时,一定要遵守“不占用耕地,不与民争地,不破坏环境,不破坏古迹”四个原则,他当时还在担心会麻烦乡亲们。最后,华国锋的墓地被选在卦山的一处荒地上修建,这里正对吕梁英雄广场,老百姓自豪地称华老的墓地为“华陵”。墓地的台阶一共有365级,寓意华老在世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态度。
后记
即使华国锋没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仍然掩盖不了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回家是满足一个老人最后的心愿,在外漂泊一生,实现了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完成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与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壮志,此刻的他就想静静地住在家乡,见证家乡的发展。
华国锋的一生是幸运的,他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和崛起,能与伟大领袖并肩战斗,因此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他用奋斗和奉献,在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人做出了杰出表率。
诗人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为国奉献自己的先辈们,会永远活在国人心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