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代又一代群众心中的红色印象。每当我们走过天安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尽管毛主席的画像在数十年的沧桑历史之中换过好几次,但无论是哪一幅,看起来都是那样地栩栩如生,宛如毛主席在世一样传神。不过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在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的背后,付出的却是新中国四代画家的毕生心血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

开国大典毛主席画像首任画师:周恩来点名选择周令钊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动之前,国共双方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方面率领代表在六国饭店接待国民党的南京代表团。开会之前,时任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教师周令找带着全体美术系学生负责会场布置工作,他将自己绘制的一幅毛主席戴着着八角帽的油画挂在了会议室之中,周恩来看到之后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开国大典毛主席画像是依照这张照片进行参考而绘制的。图为毛主席与朱瑞在一起

到了9月新中国开国大典准备工作的时候,周恩来点名周令钊负责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绘制工作。于是,周令钊和妻子兼助手陈若菊两人就按照北平市委的指示来到天安门,在天安门城墙外面搭起了脚手架开始了绘制工作。

考虑到毛主席的性格、风度和诗人气质,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的脸上应该是充满了胜利的微笑,因此再三斟酌之后,周令钊决定就使用当初北平和平谈判时所用过的那张毛主席戴着八角帽的照片作为蓝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令钊正在绘制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示意图)

不过,要将一张小画像放大成为巨幅画像,就必须掌握好比例尺,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放大格尺、打素描底子。为了防止尺寸不够,周令钊便和妻子专门做了一个粉线袋,两人一到场就跑到天安门城楼附近打格子、画素描,一干起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晚上天黑看不见才罢休。两人的分工是这样的:周令钊主要负责绘制毛主席的眼睛、鼻子等关键部位,而妻子陈若菊则是负责提着颜料桶,为毛主席画像上灰色军装的位置大块大块地添加油彩颜色。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之后,一幅严整端庄、栩栩如生的毛主席画像终于完成了。9月30日上午,担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同志特地前往天安门视察,他对这幅毛主席的神态和表情表示满意,但对于毛主席衣领敞开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虽然敞开的衣领体现了毛主席浪漫主义的情怀,但毕竟这是开国大典,领子上的口中还是扣起来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

遵照聂荣臻的建议,周令钊和陈若菊立刻修改了衣领。随后,完成的毛主席巨像就被工人们连夜挂在了天安门城楼的门洞之上。可到了半夜,周恩来前来对开国大典的布置工作进行最后检查,赫然发现画像下有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于是立刻命令周令钊连夜修改。本来,这五个小字是原先画像上就有的,也是北平市委研究决定加上去的,但周恩来觉得很多余:“赶快去掉,这又不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