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周总理携中共中央数位领导汇聚于此,在停机坪静静等待一架大洋彼岸的飞机降落。

这位让中国政府出动如此大阵仗欢迎的外国元首,正是美国总统——尼克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尼克松来华,堪称是中美之间的世纪握手。

因此,就连病重中的毛主席都坚持抱病现身,接待来自远方的友人。

不过在与尼克松的谈话中,发生了一件让双方都有些尴尬的事情,那就是美国人员竟在偷偷录音,好巧不巧还被毛主席发现了。

那么,尼克松此行访华经历了怎样一番坎坷过程?

发现美方录音,毛主席又如何化解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缓和势在必行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7届总统。

彼时,美国仍以中国为敌。

入主白宫后的尼克松,延续了美国一贯的反华政策倾向,国际社会力主对中国的打压,美国军舰时时来南海光顾。

然而,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太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尼克松上任的同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矛盾彻底激化。

随着中苏越走越远,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来自北方邻国的极大威胁。

中共中央认为,与美国相比,苏联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面对来自苏联的巨大军事压力,中国一面抗压,一面在国际社会寻求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指定陈毅、叶剑英等四位老帅,就中国当下战略形势进行研究。

一个多月后,四人提交了一份对战争形势的评估报告,并指出一个关键问题:苏联目前不光以中国为敌,更以美国为敌,而在尼克松战略认知中,苏联是现实威胁,中国只是潜在威胁。

且美国相距中国较远,又有欧洲战略版图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四人得出一个结论: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中苏矛盾又大于中美矛盾。

于是,中共中央勾画出了一个全新的中美苏三角国际战略版图。

其中,中美反倒成为更有可能缓和关系的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意识到了与中国破冰,借以牵制苏联的可能性。

在国际场合,尼克松不止一次隐晦表达了与中国来往的愿望,针对中国的种种政策和措施也在悄然让步。

正如毛主席所言:“利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接下来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政府的态度,为接下来中美破冰奠定了基础。

1970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并将两人的合影发布到《人民日报》上,率先向美国传递友好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2月28日,毛主席又在中南海接见了斯诺。

两人谈话内容没有丝毫保密,全部公开发表到了报纸上。

毛主席直言:“尼克松如果愿意来中国,我们愿意跟他谈。无论是吵架还是谈判,不管是作为总统还是旅行者,我们都欢迎。”

此次谈话,为70年代中美关系重大转折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尼克松也在《时代》周刊发表谈话称:“如果我这辈子还有什么事没有做,那一定是到中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