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45分钟时间,号称“天下无敌”的以色列防空网就成了“国际笑话”,伊朗是怎么做到的?又有什么战略意义?

第一个细节,伊朗本轮导弹袭击在战略上达到了“突袭”效果,经过美国凭借航天侦查手段和电子侦察手段提前几个小时得到了伊朗准备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的情报,并且美方还向以色列提前通知了打击行动,即便如此,伊朗凭借突防能力很普通的“征服者1”导弹齐射,就轻松穿透了以军反导防空网,打破了以军所谓的“不破金身”,以色列长期塑造的“反导神话”就此破灭。

我们看到,伊朗在本轮袭击行动之前,一再对外表态示弱,并多次表示愿意以停火换取停火,这让美以在战略判断上做出了误判,以为伊朗新当局就此服软、任人宰割,美方甚至还将部署在中东地区的“双航母编队”撤销,将用于反导作战的防空火力群解散,以军则派兵进入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将战略重心从防御伊朗导弹袭击转到对黎军事行动上来,在这个空窗期下,伊朗果断选择出手,打了美以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个细节,我们看到,伊朗本轮军事行动仅发射了200多枚导弹,这在导弹破袭战的规模中属于战术层级,相对于伊朗导弹的巨大库存,本轮导弹袭击仅仅点到为止。

而且由于伊朗在本轮导弹袭击中,伊方将不具备发射井或洞库发射的“征服者1”导弹作为打击主力,因此,伊朗导弹采用导弹发射车冲刺进入预设阵地的发射模式,这就给了美国和以色列进行导弹防御的预警、疏散时间。

至此,伊朗的火力突击在战略上虽然达到了突然性,但在战术、战役上的突然性就荡然无存了,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在导弹打击行动之前进行了快速疏散,总体上火力打击的效果一般。

不过,即便如此,这次导弹破袭战的军事效果依旧明显,伊朗对以色列空军基地的打击,需要以色列进行长时间的修复,这次行动未必能让机场失能,但至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大降低以色列空军进行战术活动达到运转效率,这对于以色列对黎巴嫩开展的军事行动起到了干扰效果,以军将不得不分散注意力,对伊朗进行报复。

第三个细节,我们也要看到,伊朗的战略一直以非对称打击“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为主,由于伊朗与美、以之间的实力对比中明显不占优势,所以伊朗希望通过消耗战和威慑战的方式,“增加以色列的防御风险和投入成本,减少伊朗自身的防御风险和投入成本,继而对美、以制造心理上的威慑,从而抑制以色列的战斗意愿”。

伊朗使用的“征服者1”导弹在突防能力上,对比我方至少有25至30年差距。这种导弹无法具备弹头与弹体不分离的整体滑翔飞行能力,在如此小的体积下居然还要进行“头体分离”设计,足以证明伊朗的导弹研制水平和制造能力远不如世界一流水平。

但即便如此,面对重兵把守的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伊朗导弹居然获得了90%的突防效率,以军的“箭”2、“箭”3反导导弹居然无法进行有效拦截,坐看伊朗导弹“如雨水一般砸下”,这是以色列在传播学上的巨大失败。

最后一个细节,从最新公布的导弹助推器残骸来看,伊朗在发动本轮导弹袭击时,继续使用老旧的液体燃料中程导弹,以及相对较新的短程固体燃料导弹“打配合”,并且还发射了不止三个型号的导弹,让各种导弹的复杂轨迹把以军雷达搞到“眼瞎”。

对比伊朗的这次导弹袭击行动,作为世界上拥有先进战术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突防能力最佳、打击体系最庞杂且集群作战能力最强的我方来说,可以实施的导弹打击活动将远在伊朗之上。

看懂这四个细节,岛内必然噤若寒蝉、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