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开始的60周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新三线建设”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新三线建设”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启动,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那么“三线建设”是什么事情呢?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呢?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将全国分为三个地带。一线,为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为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青海、陕西省以、山西、甘肃、宁夏以及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二线,则位于一线和三线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三线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三线建设,就是新中国早期的“西部大开发”。

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关。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和苏联因为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存在差距也走向了冷淡,甚至对立。当时的苏联企图建立苏联—美国共同主导的世界体系,急需要将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和美国平等地主宰世界。

而中国则认为苏联此举就是走帝国主义的道路,是新沙皇的政策。加上美国依然对中国实行了战略封锁,干涉台海问题,因此中国不愿意被纳入苏美主宰的世界体系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也对中国进行了舆论战,指责中国蓄意挑起世界战争,破坏人类的和平。在这种的情况下,中苏关系就一步步走向了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苏联撤走了在中国支援的1390名专家,撕毁了两国签订的13项协议书,以及300多个合同、200多个科学合作项目。也就是说,苏联对华的支援结束。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苏联援助的突然结束,导致中国许多项目无果而终,损失惨重。不仅如此,苏联还要求中国偿还抗美援朝战争中对苏联的贷款和利息。

到了60年代末期,中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苏联在中苏边界屯兵百万,并将全国四分之一的火箭部队和空军力量集中在中苏、中蒙边界。从1969年到1978年的10年间,中苏边界的冲突多达6000多次。苏联还宣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破坏中国研究核武器的计划。

在外交上,苏联和蒙古、印度、越南 、阿富汗等国签订双边条约,并试图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一个军事联盟以封锁、孤立中国。中国也展开了反击,支持巴基斯坦、柬埔寨、阿富汗等国的对苏联势力的斗争。

自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的产业就位于东部地区,受到海上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的主要工业布局都位于东部地区,甚至都集中在东北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共投资了156个项目,其中东北就占据了56个。所有的大型项目共投资196亿元,而东北就占据了44.3%,几乎是半壁江山。此后,东北成为了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东北直接和苏联接壤,受到苏联的威胁是很大的。一旦中苏爆发战争,东北的经济将遭到空前的浩劫,中国的重工业基础也将遭遇重创。不仅是东北,就是华北、西北都直接面临苏联的威胁。当然,美国的在日本、韩国等地岛链的海军也严重威胁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安全。

在美国封锁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势必要将大量的产业迁徙到西部。1964年,三线建设正式开始。从1964年到1971年,沿海有380个项目迁徙到了三线地区,该时期的重点建设地区是中国战略腹地的大西南。1971年到1975年间,三线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豫西、湘西和鄂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是战略需要,三线建设的项目大多数都是国防和钢铁相关的产业。整个三线建设期间,西部地区建设了800多个国防单位,总投资270亿元,其生产能力占据了全国国防工业的一半。三线建设后,四川和陕西成为了西部的核武器科研生产基地、重庆则成为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体系;酒泉、西昌则成为了航天发射基地。

在基础工业方面,通过三线建设,西部的机械、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发展了起来,攀枝花、酒泉、重庆、六盘水、渭北等地区成为了重要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电力方面,刘家峡、八盘峡、葛洲坝、乌江渡等一大批水电站建成,为工业提供了电力;四川、陕西等地还建成了汽车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方面,建成了成昆、川黔、贵昆、襄黔、襄渝、青藏(西格段)、焦柳等十多条跨省铁路主干线和数条省内铁路。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地区的铁路里程增加了8000多公里,占全国的比例从19%增长到了35%。新建设的公路里程为22万公里,占据全国同期的55%。

三线建设,至少从两个方面改变了中国。一,就是巩固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大量的国防企业西迁,有助于增强中国大后方的军事保障力量。二是改善了经济的地域分布,缩小了贫富差距。以前,全国的主要产业都位于东部,西部地区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三线建设后,西部地区的工业崛起,平衡了全国的产业分布,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1980年后,三线建设结束,改革开放开始,全国的经济建设重点就放在了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三线建设期间留下的工业基础依然在推动西部地区继续发展。就比如说贵州,少有的拿得出手的几个产业,例如航天、航空等,都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建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距离三线建设开始已经有了60年,距离三线建设结束已经过去了44年。在这44年的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崛起,全国的地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安全。

最近几年,东部地区的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转移,使得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无法就业,地方的财政状况也备受冲击。在这样新局面下,国家主导实行“新三线建设”,将东部的部分产业转移到中部和西部,可以加速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带动全国的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