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下山河穿,印度换标梦难圆。”近年来,印度在基建领域的雄心壮志屡屡受挫,尤其是那次豪掷10亿购买中国盾构机的尴尬往事,至今仍让莫迪政府颜面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年,印度为了打通海底隧道,不惜重金从我国引进了8台盾构机。这本是一场双赢的交易,却因印度的私心而变味。他们眼馋我国盾构机的先进技术,竟要求将机器全部拆解成零件发货,企图借此“偷师”。然而,印度“工程师”面对复杂的组装图纸束手无策,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高价购入的零件沦为摆设。

盾构机:地下蛟龙,穿越山河的利器

盾构机,这个被誉为“地下蛟龙”的庞然大物,在铁路、管网等大型隧道工程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载着穿越山河的重任,是基建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设备。然而,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长期被西方垄断,我国也曾因此受制于人。

1999年,我国修建西康铁路时,就因无法自行制造盾构机而不得不向德国维尔特公司求助。结果,我们不仅付出了高昂的购机费用,还在后续维修上被狠狠“宰”了一刀。那时,维尔特公司的维修员一天就要收取3000美金,而我国施工工人的月工资才几百块钱,这种憋屈的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主研发,扬眉吐气

痛定思痛,我国决心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200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终于横空出世。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西方的垄断,更让我国在基建领域挺直了腰杆。

印度看到我国的成功后,也跃跃欲试,想要效仿我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一条最为愚蠢的道路——直接购买我国的盾构机并企图换标。他们以为只要拥有了盾构机的零件和图纸,就能轻松掌握这项技术,殊不知这背后的技术门槛和积累经验的重要性。

印度换标梦碎,成国际笑柄

印度从下单开始就不断闹出“幺蛾子”。他们先是质疑我国盾构机的质量,然后又要求将其拆成1000多个零件运送到孟买。更离谱的是,在到达目的地后,他们竟然严词拒绝我国技术专家参与组装。结果可想而知,印度“工程师”面对复杂的图纸和零件束手无策,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高价购入的零件沦为摆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事件不仅让印度在国际上颜面尽失,更让他们的基建计划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据报道,印度至少有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因为盾构机无法自行组装而被迫延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傍身,自强之路

其实,印度只看到我国成功的结果,却忽略了背后近十年的“磨刀”。对于生产盾构机来说,核心点在于大直径主轴承的制造,这一部分需要高端的金属冶炼加工技术。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根本无法独自完成。而我国早早完成了钢铁产业的升级,成功攻克该领域技术。

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永平号”和“深江一号”等海底隧道盾构机,并且盾构机技术已经出口到约40个国家,连曾经对我国敲竹杠的德企都从我国进口。看着我国硕果累累,印度却频频“笑话”不断,莫迪脸色也彻底挂不住了。

郑重声明: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