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10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国新网

市场对这场会议非常看重,尤其是在10月8日发改委为主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所透露出的信息较“空”的情况下,大家想知道到底会有多少增量财政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节日期间,其实已经有不少“小作文”了,有说2-3万亿元的,还有说10万亿元的,口气是一个比一个大。

看完整场发布会,关注具体数字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即便有记者明确向财政部领导提出本轮增量财政资金的规模和中央财政有多大的加杠杆空间的问题,蓝佛安部长依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只是讲到了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不披露具体数字可能是为防止再次出现增量政策发布后资本市场陷入疯狂的局面。由此可见高层要的是“慢牛”、“长牛”,不是“疯牛”,从提振股市角度来说财政部的大招好像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受益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不意味着本场发布会的内容乏善可陈。相反,我们从中看到财政资源较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在化解中国经济当下最大风险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下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无非两个,一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二是房地产持续下滑问题。

先说化债方面。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债规模和杠杆比例不大,地方政府债务是大头,尤其是以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为主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有一定的风险,化债重要且紧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国家花了大力气在化债上。根据蓝佛安部长的介绍,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50%。

隐性债务去哪了呢?很大一部分是用地方政府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置换掉的,这一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财政部看到有效,便继续用这招,表示准备一次性增加更大规模的债务限额置换地方隐性债务,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4000亿元,让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发展。

新政策叠加已经实施的老措施,基本可以确定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稳了、风险大幅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地方债再讲房地产,在我看来增量政策对楼市的帮助更多。

9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出现“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表述,说明接下去各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围绕楼市止跌回稳展开,财政部自然也不例外。

廖岷副部长提出了两项维稳楼市的新增措施,一是允许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二是支持用专项债收购存量住房作保障房。

两条新政里均出现了专项债,和普通债不同,专项债一般是“定收定支”的,发债的目的是建设具体项目,如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之前是不让用在与房地产有关的项目上的。

来源:国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国新网

不少出险房企流动性紧张,手里没有现金但有闲置土地和房子,苦于卖不出去。国家鼓励地方政府把还没建房子的土地收购回去,同时购买房企已经开发好的住房当作保障房房源,这样不仅可以去库存还能给房企提供流动性,最终达到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效果。

想法是好的,可问题是收购土地和住房是要花钱的,地方财政原本就比较紧张了,哪里还有额外的资金呢?现在有了,财政部允许地方用专项债回购土地和收购已建待售的存量住房,如此一来便多了一笔原来不能使用的资金。

在我看来,这条新措施的本质是让一些原来投到基础设施里的钱进入房地产市场,属于典型的增量资金和现实购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说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呢?显然是房企,待在账面上的闲置土地和卖不掉的房子可以兑现了,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得以增强,有了钱可用于“保交楼”、用于偿还欠供应商货款、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等。负债率下降会让房企的日子好过不少,它们是本轮财政增量政策的最大“赢家”。

此外,手里有房企股票的投资者可能是发布会后为数不多的受益者,A股与港股市场均有不少上市房企,利好大概率会直接体现在下周一的股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股民而言最重要的是手里的股票能不能涨,但对于决策者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实体经济永远是第一位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打辅助,因为中国经济是以实体制造业为的。

因此,财政部公布的增量政策倒也不能算不及预期,关键是提到了施政重点放在化解当下经济最大的两个潜在风险上。风险消除了,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信心不就回来了吗?至于资本市场如何看待,能否读懂高层的战略规划,周一见分晓。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