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到成立地方省市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为什么节奏突然快起来了?

此前,2023年,国务院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其中首次出现这一名称。 从以往来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解决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发展问题。

新时期,大区域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近月,各省市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频繁召开,江西省省委书记、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尹弘强调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引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强化区域间产业协作,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协调共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甘肃省长、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任振鹤强调,要眼观大势,把甘肃发展置于全国大棋盘中来审视,跳出甘肃看甘肃,明确方位、找准定位,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更深层次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粤港澳大湾区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鲜活实践。“9+2”座城市并肩前行,着力金融、贸易、科技创新等诸多产业实现协同发展。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竣工通车,大幅缩减了多个城市的通行时长,有力推动人才、技术、资金、产品的高效流通。

今天,我们再看到各地“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成立与会议召开,释放的信号已经显而易见,各地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同时,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快发展新兴要素市场,如知识产权市场、数据市场、碳市场等,以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下一步,精细化夯实小区域的存量“增加值”

今年8月,杭州滨江区区委书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样板领导小组组长章登峰强调,要找准跑道、目标引领、激活动力、完善机制,要强化区域联动,要共享发展红利,持续深化村级留用地统筹开发模式,进一步提升国企定向招商、园区运营和融资能力,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打造幸福共同体。

10月12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设立上海市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9月发布设立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还有诸多城市纷纷召开了相关会议,意味着大家要开始大力盘活存量资产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难发现,从三、四季度开始,全国各地已经进入了另一种发展状态:“稳小盘,再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要实现城市区域内的协调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精准定位。这意味着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策略需要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良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增加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而这其中,地方政府与国资国企则承担了重要角色:推动存量资产创收的领跑者。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主要承担了重工业、能源、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涵盖钢铁、机械、煤炭、石油、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改革初期后,国家逐步放开市场,扩大企业自主权,生产和经营更多依赖市场供需,轻工业和消费品制造、基础设施和建筑、农业和食品工业、能源与原材料等成为了市场经济的转型热点;再后来至大基建时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房地产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设施等。在如今新质生产力发展时期,“旧动力”下的基本盘面临挑战,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主要任务,协同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结合前瞻产业研究院近日来接收到各省市区县政府与国资国企的产业咨询需求来看,我们总结了各区域协同发展会议及城市发展需求的核心问题:

1、存量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如何更精细化?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赖大规模固投拉动增长的方式已难维系,需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应对财政压力,如何让地方存量资产变创收资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债务压力增大,若能有效激活区域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国有资产,可以缓解财政紧张局面,增强地方政府的资金流动性;

3、城市更新与空间再利用的盘活路径如何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大量旧工业厂房、空置商业楼宇、废弃园区、闲置土地等地块,若能通过合理规划改造,便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新兴产业落户,激发城市活力;

这三个问题,都深刻指向一个路径:"旧资产"要焕发为"新活力",前瞻产业研究院基于26年来对各地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解与实战落地经验,认为当前形势下,城市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在于“盘活存量资产,重新定位出发”。这对于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前瞻的服务经验与实际观察,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资产闲置问题,尤其是园区资产,在房产经济缓降时期,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需要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创新方式进行盘活。 同时,在做资产盘活策略时,大部分国企只顾传统金融手段,没有结合新形势下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形势研判,导致实际执行脱节,难以呈现有效转化和业绩提升,导致存量资产负担变重。再者,存量资产本身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既科学、又前瞻、且落地的产业定位策略,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中长期战略,将会导致资产继续“僵尸化”。

在这期间,前瞻认为有7个关键行动,把战略蓝图拆解成可落地、可操作的施工图:

科学清查存量资产:通过实地调研、大数据等专业清查手段,全面清查城市区域现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存量资产价值研判对清查出的资产进行性能评估,分析其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盈利能力等,判断资产是否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存量资产盘活可行性分析计算资产的持有成本和潜在收益,评估资产盘活的可行性。对于成本高昂且收益有限的资产,可能需要考虑处置或改造。

因地制宜制定战略依托存量资产所在区域的优势产业基础,根据存量资产的评估状况与地方长期发展的战略支撑,科学制定有效盘活策略与新定位,带动创收。

促进技术创新融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存量资产进行智能管理和升级改造,提升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便于监控和维护。

构建盘活风险模型识别资产盘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平衡新旧利益冲突在资产盘活过程中,需要开展利益相关方分析,了解区域及相关单位的需求和担忧,寻找共同点和妥协空间。

正如此前7月,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言道,要盘活土地房产、商务楼宇、老旧厂房、低效企业和“老字号”等方面,务必强化跨企业资源,整合分散在不同主体的可盘活资产,做好项目策划,有序确定盘活安排,研究适宜导入的产业业态,提高“善营”能力。同时,要建立专业平台,打造专业化团队,才能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招商,实现产业链赋能,再结合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合理选择出租出售、合资合作等方式,综合运用REITs等金融工具盘活,才能进一步有效解决“存量善营”问题。

产业定位决定存量资产盘活的发展路径

在全球经济结构快速变迁的当下,存量资产的高效利用成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在这其中,产业定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存量资产盘活策略的逻辑起点,也是指引其未来发展路径的指南针。正如杭州滨江区区委书记章登峰在会上所述,要找准跑道,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产业定位影响着存量资产与外部资源的链接效率。在高度互联的现代经济体系中,资产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属性,更受制于其所处产业链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互动情况。唯有通过精确的产业定位,存量资产能够更有效地接入上下游环节,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转效能。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历史节点,唯有紧跟时代步伐,深化产业认知,方能把握住存量资产盘活的关键,推动其实现质的飞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