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对于经常吃米饭的人来说,电饭煲是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

然而近期,网上却出现了一些传言,比如“电饭煲内胆涂层有毒”“世卫组织呼吁停止使用电饭煲,否则会诱发肝癌”等等,虽然这些传言有各种版本,但都指向了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电饭煲不能再用了,否则会致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电饭煲真的不能再用了吗?内胆真的有毒还致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就仔细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电饭煲真的会诱发肝癌吗?还能不能用了?

针对“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电饭煲可能诱发肝癌,建议停止使用”这个问题,我上世卫组织官网上进行了查询,查询过后发现根本就没有相关的通知或消息,网上也没有任何权威信源,也就是说这个消息很大可能是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饭煲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外壳和内胆,内胆作为盛装食物的受热部件,目前最常见的内胆有铝制、合金、不锈钢、陶瓷和玻璃等材质。

由于内胆需要和食物直接接触,所以在内胆的表面会增加涂层,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率最高的,则是特氟龙涂层。

特氟龙又名“聚四氟乙烯”,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有着较强的耐高温化学稳定性特点。

那么,这个特氟龙涂层是否安全呢?央视对此曾做过专门的实验,实验显示在温度达到300℃时,特氟龙涂层才会分解,并产生具有一定生理毒性的物质:多氟烷基物质和全氟烷基物质。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特氟龙涂层不安全?当然不是!因为实验显示,普通电饭煲的工作温度最大为103℃,温度误差3℃;保温情况下,电饭煲底座的温度为60-70℃之间;高压情况下,水烧开时,电饭煲底座温度为150-1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情况,电饭煲的温度都不会超过170℃,更不会达到300℃,也就不存在分解的风险。

电饭煲出现这种情况,真的不能用了!

由于电饭煲的使用频率很高,这就导致电饭煲的涂层很容易出现磨损或者脱落,如果继续使用可能潜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首先,电饭煲内胆涂层有着不粘锅和保护内胆的作用,不过最大作用还是避免食物和内胆直接接触,否则就可能导致内胆材料在高温下,部分成分进入食物。就以铝制内胆为例,一旦涂层磨损或者脱落,如果此时继续煮饭,就可能导致身体被动摄入铝元素,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的铝摄入量超标,而铝会在神经系统和骨骼等多个部位沉积,产生慢性毒副作用,严重时可导致骨骼变形、损伤、软骨病、骨质疏松甚至是神经系统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内胆涂层脱落往往意味着原本的“不粘”作用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米饭受热不均匀、产生糊底、粘锅和干锅等问题,不但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米饭焦糊后还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所以,如果电饭煲内胆涂层大块脱落或者有明显划痕,真心不建议再继续使用了。

这6种使用电饭煲的习惯,真的要不得!

①什么食物都往里放

有些人在使用电饭煲时,尤其是铝制内胆的电饭煲时,不注意使用细节,甚至长期、频繁地用电饭煲烹饪酸性过强的食物。殊不知电饭煲在长期使用后内胆可能会存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涂层缺口,而铝制内胆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更容易析出,从而迁移到食物中,对健康造成危害。

②用完不及时拔下插头

这也是很多人使用电饭煲时的一个坏习惯,如果用完不及时拔掉插头,一旦处于保温状态,在温度低于70℃时,就可能自行通电,无人看管时可能会导致漏电、着火,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③不注意清洗方式

有时候为了省事,清洗时甚至直接用上了钢丝球等硬质清洗材料,而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涂层脱落。另外刚刚煮完饭,内胆温度过高时也不适合直接清洗,否则很容易导致温度骤变从而引发涂层变形加快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长期使用金属饭勺

很多人习惯用金属饭勺,觉得金属材质比较耐用而且安全。金属确实耐用,但对电饭煲内胆来说却很不友好,因为金属饭勺在使用时很容易破坏内胆涂层。建议尽量选择木头、热硅胶材料的饭勺。

⑤空烧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知道要避免,但仍有极少数人不当回事,如果你打开电饭煲说明书仔细看看,或许能发现里面明确禁止空烧。因为空烧时,内胆的温度可在短时间内飙升到300℃以上,前面我们也说了,温度一旦超过300℃就可析出有害物质。

⑥长期使用舍不得换

有些人家里的电饭煲一用就是好多年,甚至数十年的都有,其实电饭煲的合理使用时间一般是3-5年,使用时间过长的电饭煲,内胆涂层发生脱落的概率就越大。需要注意的是,电饭煲的整体使用寿命是6-8年,10年则是极限,这时就算更换内胆也不保险,因为老化的电路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等意外情况。

电饭煲是人们都要用到的煮饭工具,关注它的安全也是人之常情,不过还是要理性看待相关传言。当然,真正需要注意到的问题,还是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