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在9月中旬展开“北方之箭”军事行动后,所暗杀的不只是纳斯鲁拉一人,而是在极短时间内对整个真主党高层进行了集中“收割”。

这种集中性的“斩首”打击,其实要比对加沙哈马斯在中枢领导方面的打击更大。

尽管真主党武装早就有“去中心化”的安排,但在短时间内完成组织整合的困难是极大的。

也正因如此,以色列国防军趁机发动了地面作战。

但是,黎巴嫩地面战迄今为止已经过去了近20天,以军的地面推进状况却非常不理想,至今在各大战略区都只算是边境蠕动状态,其活动区域只有20多平方公里。

难道说是以军投入的兵力不够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军现役的3个主力师,北方已经投入了2个;北方司令部所辖的2个领土师,现在也全部参战;1个预备役装甲师也投入了战斗。

总计5个建制师,10多个正规战斗旅的阵容,怎么说也不算少了。

如果黎巴嫩真主党因为领导层被集中“斩首”而导致基层战力瓦解,那以军如此阵容的地面大军是不可能不长驱直入的。

那以军打不动,是因为自己心善吗?

——显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地面战正式开打的第一天,以军就出现了大几十号人的伤亡,其中精锐的埃戈兹特种部队一支排级分队几乎全员伤亡。

这使得以军在刚开战就不得不转变战术思路,不敢再冒进作战,而是在重炮和空军、装甲掩护下,逐步蚕食边境线附近的黎巴嫩村庄。

可再怎么蚕食,军队总要推进的,在黎南山区地带,以军只要推进就总能被真主党武装打个措手不及。

就在南线辛瓦尔战死的同一天(16号),其实北线的以军就吃了大亏,又在单次战斗中被打出了双位数的伤亡,以至于前往救援的直升机都超过了10架。

以军并没有很快公布这次失利,而是一直等到了辛瓦尔被打死的消息发布后,才“批准”了部分伤亡情况,这样尽量减轻大众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以军公布的情况,这次吃瘪总计“批准”的阵亡有5人,其具体信息为:

奥菲克·巴哈尔,第1戈兰尼步兵旅侦察营连长,追授少校;

埃拉德·西曼·托夫,第1戈兰尼步兵旅侦察营小队指挥官(排长),追授上尉;

埃利亚希夫·埃坦·韦德尔,第1戈兰尼步兵旅侦察营班长,上士;

雅科夫·希勒尔,第1戈兰尼步兵旅侦察营追授上士;

耶胡达·德罗尔·亚哈洛姆,第1戈兰尼步兵旅侦察营追授上士。

很显然,“批准阵亡”的5人都属于同一支部队,当然也是在同一次战斗中被打死的。

我们平时老说以军的伤亡有问题,旧账先不翻,就说以上这“批准阵亡”的5人里面,1个连长、1个排长、1个班长,然后带俩大头兵。

这是什么伤亡结构?一两次也就算了,就当是对方把你的连部砸了,可问题是同样的例子能举出几十个,每次都是把连部给端了?您IDF是连长举着大旗当开路先锋的吗?

当然,只公布出5个,咱们就按这5个的人头来算;同时它还批准了另外1名军官、2名士兵受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仅仅在10月16号的一次战斗中,以军戈兰尼旅侦察营的一个连就有8人死亡/重伤的情况,那么按照它的标准,还有中度和轻度负伤,以及不需要住院的伤员。

按照以军自己的北线阵亡负伤比,重伤外的其他伤员也得上两位数了。

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和绝对火力,以及绝对的装甲优势,外加还有大量无人机的前提下,一个编制为侦察营的下属连队在单次战斗中被对方干出了几十人的伤亡,这样的战例可以想象吗?

只要以军前出,对方就能组织出来这样的战斗,这说明北线的作战显然不是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