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金庸与邓小平共聚一堂,期间,金庸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您为何始终未担任国家主席一职?”

对此,邓小平是如何回答的,金庸与邓小平又有着怎样的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是文学巨匠,原名查良镛,以香港为创作基地,凭借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世界掀起热潮,赢得无数读者的追捧。

在金庸武侠作品尚未在内地解禁之前,邓小平就已经是这位武侠大师作品的热心读者了,据曾照顾邓小平的专职护士回忆,邓公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射雕英雄传》,情有独钟,几乎每晚都会翻阅,沉醉其中。

金庸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源于邓小平政治智慧与领导魅力,在邓小平经历人生低谷时,金庸曾以文字为他鼓劲,坚信他必将重新崛起。

1981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邓小平努力推动中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金庸享誉香港的武侠小说大师和《明报》的创始人,其作品在全球华人圈引起轰动,更因他独到的政治观点和爱国情怀,成为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纽带。

当时,中央政府为推进香港回归的大业,特别邀请一批有影响力的香港爱国者访问内地,展现对香港的友好姿态,坚定支持香港回归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因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对国家的深情厚谊,自然成为这次历史性访问的关键人物。

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金庸与邓小平进行一场深入真挚的对话,期间,金庸对邓小平表达深深的敬意,将他与武侠小说中的英勇人物相提并论。

在这次会谈中,金庸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您为何始终未担任国家主席一职?”

当时的中国,邓小平无疑是最适合担任国家主席的人选,他却屡次推辞,这确实令人感到好奇。

邓小平微笑着表示:“名气嘛,已经有了,还要什么更多的名?一切要看得远些。”此言背后,蕴含着邓公对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及个人使命的深刻省思。

从国家的高度审视,邓小平深知国家主席之位责任重大,需全身心投入外交斡旋与国内治理的繁重任务中。邓公心中最重的,始终是国家的长远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安康,决定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非个人荣誉的追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邓小平意识到,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亟需集中力量推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年事已高,需保持头脑清醒与体力充沛以应对各种挑战,主动让贤,为年轻一代的领导者腾出舞台,鼓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引领国家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邓小平的“不愿当”态度,实则是其一贯的谦逊与无私体现,纵观其政治生涯,屡次展现出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

早在1975年,面对毛主席提议他出任党和国家要职时,邓小平便以谦逊之态,婉拒这一殊荣,明确表示自己更倾向于在幕后工作。在那个权力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年代,这份淡泊名利,无疑显得尤为珍贵。

1981年,邓小平已步入耄耋之年,虽年近八旬,依旧精神焕发,思维敏锐,倍加珍惜能够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宝贵时光。

在此背景下,邓小平选择继续担任国家副主席及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更充分地发挥个人影响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听完邓小平的答复,金庸内心充满敬意,在日后的回忆中,金庸曾深情地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公的言辞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既感震撼又满怀敬佩。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个人名利的淡然处之,让我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