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印领导人在喀山会晤的成果,以及此前两军就实控线问题达成的解决方案,这两天中印正在落实相应的脱离接触进程。

印度外长苏杰生则是早早开始打起了预防针,中印喀山会晤过去3天后,他就公开表示,中印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双边关系的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经过4年的对峙以后,两国如何建立互信不仅是个重大挑战,而且需要的时间只多不少。

【苏杰生谈中印关系正常化:建立互信尚需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杰生谈中印关系正常化:建立互信尚需时间】

苏杰生这番表态,其实也代表了莫迪政府内部的真实观点,或者说是“心里话”,那就是需要对中印关系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而我们这边对于双边实控线协议的心态,也是大差不差。

归根结底,中印在实控线对峙长达4年,对双边关系的消极影响自不必说,也使得印度在地缘上,对“逢中必反”有空前的执念,除了在上合、金砖等组织拖后腿以外,还尝试把手伸入南海。

前段时间,印度高层频频造访菲律宾,和小马科斯政府大谈所谓的“航行自由”,就很能说明问题。

而过去这几年,也是印度内部对华强硬派风头最盛的时候,而苏杰生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只不过4年下来,印度的强硬政策也该到了无以为继的时候。

【印度对双边协议谨慎乐观,我们这边又何尝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对双边协议谨慎乐观,我们这边又何尝不是】

原因就是莫迪政府发现,对华强硬,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让自己在与西方打交道时有更多的议价权,就比如说美国,随着美印关系不断加深,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很快印度战略界就意识到,美国更多是将美印关系,作为与中国战略博弈的工具,所以美印合作很难成为印度大国愿景的推动力,甚至有可能成为累赘。

毕竟美国与印度在地缘上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都是有中国这个“粘合剂”的存在。而美印关系越是走近,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也就越突出。

如果印度就实控线问题与中国长期对峙,冲突风险频发,这种情况是美国乐见的,但对于印度而言,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且印度再怎么对中国示强,都存在一个阈值,那就是不能和中国正面冲突,但美印合作却有可能突破这道“红线”。

在莫迪的第三任期之后,印度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抉择,要么是在“逢中必反”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就是与中国达成战术性的和解,先缓和实控线局势,为双边争端降温,为后续合作铺平道路,整体目标服务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利益。

【中印在实控线频发风险,对印度是不可承受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在实控线频发风险,对印度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现阶段,莫迪政府需要一个稳定、可预期的中印关系。

按照苏杰生的说法,中印协议旨在解决双边关系的三大问题,第一个,同时也是最紧迫的,就是在实控线脱离接触。因为双方要是中印在这一带长期近距离对峙,很有可能“发生某些意外”。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印度只是想利用实控线争端,推行自己的大国投机战略,但并不希望因此承担额外的风险。

在脱离接触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缓和局势,实现中印关系正常化,最后一个才是通过谈判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中印在喀山峰会释放积极信号,莫迪政府需要落实政治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在喀山峰会释放积极信号,莫迪政府需要落实政治承诺】

目前中印还处在协议的第一阶段,所以苏杰生强调,现在讨论双边关系正常化还显得“为时过早”。但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莫迪政府总算是放弃了,将完全解决实控线争端,当成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必要前提。

但长期来看,印度并不会轻易地放弃对实控线争端进行炒作。

中印领导人在喀山峰会上达成共识,同意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固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如今的中印关系正常化,需要的不仅仅是积极信号,而是莫迪政府对政治承诺的身体力行。

另外补充一句,苏杰生还谈到了中国的“环印度包围圈”,说莫迪政府会对此认真对待,将做好“竞争的准备”。他还承认,当中国在构建这个“包围圈”时,印度“没有认真对待”,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不仅如此,苏杰生还提及,政府内部对中国的看法“非常不同”。

至于怎么个不同法,苏杰生没有具体展开。但其实不难猜,无非还是对华强硬,以及主张与中国缓和关系两种政策倾向的博弈。

【中印外长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外长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接触】

过去是强硬派占上风,而随着中印在实控线附近达成脱离接触的协议,缓和派又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但这种情况未必会持续太久。

我们之前就提到,中印达成协议,不光是外交上的原因,此外还有冬季气候的影响,而到了来年开春,印度那边对于实控线问题的心态,可能还会出现微妙的变化。

说白了,莫迪政府既要中印关系正常化,为自己的发展战略铺路,也需要为日后可能的风向转变,留下一丝余地,苏杰生出面打预防针,正是出于这个考量。

而我们这边与印度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后者在地缘政治上是什么作风,可谓是一清二楚,所以同样不会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