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消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0月6日登载了题为《汽车关税只有输家》的文章。汽车关税投票之后,柏林又一次陷入不利局面。在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推动下,德国虽在最后一刻投出反对票,但欧盟成员国依旧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保护性关税扫除了障碍。仅有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与德国共同投出反对票,这一情况反映出德国当前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相当脆弱。不过,这一事实无法改变:加征关税本身是错误的,并且德国并非唯一的输家。
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做出了暂停在德国投建两家电池工厂项目的决定,至于何时复工,目前还没有时间表。据多名知情者证实,蜂巢能源这两家德国工厂的投资成本数额巨大,高达300亿元。这两家工厂具体情况如下:其中一家是位于德国萨尔州的电池模组和装配工厂,该项目在2020年11月就已宣布规划,其设计产能为24吉瓦时,总投资达20亿欧元,原本预计在2024年中期竣工;另一家是蜂巢能源首个海外电芯工厂,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于2022年9月宣布规划,这座工厂的年产量为16吉瓦时电芯,原规划是在2025年投产。
欧盟起初将矛头对准中国,宣称中国新能源产品质优价廉,因此欧盟不得不提高关税。然而,欧方内部存在不同政见与分歧,部分势力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对本国企业的补贴造成了市场价格失衡,使得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低于欧盟本土产品,这才促使欧盟要对中国新能源产品提高关税。而在今后的中欧谈判中,“价格承诺方案”的关键在于实现双方共荣共损,这就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协议,但目前中欧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欧盟耍起了“私下交易”的手段。它的委员会越过中方谈判代表,直接和部分中国车企接触,想要经由个别谈判来达成“价格承诺”。中方觉得这种行为扰乱并且破坏了谈判。欧盟这种“私下交易”的策略,其背后的意图很值得玩味。欧盟企图一方面分化中国车企,使中方统一的立场瓦解,进而在谈判里获取更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欧盟也打算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多有关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内部消息,为日后的竞争奠定基础。
10月27日至11月1日,欧洲议会跨党派议员团高调窜访台湾地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访问,它是欧洲议会6月改选后的首个窜台议员团,在这个时间点进行窜访,显然是别有用心的。随后,欧洲议会又投出一枚“重磅炸弹”,通过了所谓的“挺台决议”,其投票结果令人瞠目:432票赞成、60票反对、71票弃权。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明确表示,欧盟的这种行为既歪曲了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也违背了国际法。这无异于公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欧盟是否已经做好了承受相应后果的准备呢?中欧关系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知道,中国曾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倘若欧盟继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中欧关系极有可能彻底恶化,到那时,若欧盟的行为太过出格,中国在采取反制措施时绝不会留情。
鉴于欧盟存在诸多不公正行为,中国政府决意采取强硬措施,责令国内车企暂停对欧投资。这一举措一方面旨在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是向全球表明:中国不会听任他人肆意欺凌,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不可轻视。暂停对欧投资其实是为中国车企谋求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倘若中国企业不再急于进军欧盟市场,那么在与欧盟进行谈判时,便会更具底气。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彰显出中国政府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灵活处理事务的智慧。
颇为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内部的团结并非坚如磐石。芬兰投出弃权票这一情况颇为引人瞩目。芬兰总统还在积极地开展访华活动,这似乎有某种在不同立场间权衡的感觉。而中国宣布对芬兰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如此一来,中国把握了时机,既能彰显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又能让欧盟内部较为理智、冷静的成员更加安心,毕竟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大选进行得热火朝天之际,欧盟担忧出现意外状况。倘若特朗普真的重新上台,美欧之间爆发贸易战也并非毫无可能。到了这个时候,欧盟经过权衡考虑后就会发现,还是需要与中国进行商谈,毕竟中国车企在其中所涉及的代价与利益方面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小视的。
有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一旦中欧关系破裂,欧盟地区的商品价格就可能上涨。这一情况与在欧盟国家学习和生活的国内留学生以及在欧盟国家消费的国内旅游者息息相关。要是物价涨幅过大,留学生的负担或许会变得更重。同时,这也会影响国内游客对中欧关系的看法,他们甚至可能不再选择前往欧盟国家旅游,而是前往其他可供消费的国家旅游。所以说,中欧之间的决策并非仅仅关乎双方关系,其对国内也有着重大影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