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吃降压药不能吃香蕉?”这个说法让不少人疑惑不解,仿佛突然香蕉成了“洪水猛兽”。很多老年人都听过类似的传言:“降压药跟香蕉是死对头!”
大家伙平日聚在一起,话题总绕不开吃喝,这天姜大伯就在书法教室听到一位阿姨谈起这事儿,说吃降压药的,千万别吃香蕉、葡萄、柚子。
这下他心里有点嘀咕了:自己平时吃降压药,水果也没少吃,可怎么就不知道这事儿呢?
姜大伯退休后,每天早晨遛鸟、喝茶,下午还去学了书法。他平日里一直很注重养生,尤其是退休后对自己的健康那是越发在意。
最近他的血压有点波动,一直在服用降压药,这不刚好趁着体检,准备和医生好好聊聊。
这天早晨,姜大伯带着妻子老伴儿徐阿姨早早来到医院,挂了心血管内科的号。
一进诊室,姜大伯就对医生说:“医生,我听人家说吃降压药的不能吃香蕉,是不是真的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瞅着医生的脸色,生怕自己天天吃水果、偶尔还喝点葡萄汁,给身体惹了什么大麻烦。
王医生听完姜大伯的疑问,笑着说:“姜大伯,先别紧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过先说句实在话,不是所有食物都对降压药有影响,但有些东西的确是该少吃的。”
姜大伯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些,但还是好奇地追问:“那到底香蕉算不算危险的?”
王医生一脸轻松地解释:“其实这香蕉和降压药的关系,得分情况来说。香蕉里头钾的含量挺高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然而,部分降压药或许会对钾的平衡产生影响,诸如导致钾流失过快,抑或致使钾在体内积聚。”
王医生稍微停了一下,接着说,“不过,也不是每种降压药都会对钾产生影响,偶尔吃个香蕉对身体影响不大。”
“可您要是每天吃一堆香蕉,再加上某些特殊的降压药,可能确实会引起钾过高。”
王医生清了清嗓子,拿出了平时给病人总结的一些要点:“好,今天咱们来划重点,针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有三种食物,最好尽量少碰,或者要谨慎对待。”
王医生笑道:“第一样,您可能没想到,就是含盐分特别高的酱制品和腌制品。”
姜大伯一愣:“这些东西不是早就说了少吃嘛,我还以为都是老调重弹了。”
王医生摇了摇头:“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本身心血管就比较脆弱,钠摄入过高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王医生继而言道:“应留意的第二种情况,实则为部分高钾水果。比如说,我们刚提到的香蕉,还有西瓜、甜瓜、橙子、芒果这些。”
姜大伯听到这儿有点惊讶:“水果不是健康食品吗?怎么也不能随便吃了?”
“水果确实好,”王医生耐心地解释道,“但咱得具体看吃什么和怎么吃。”
“一般的水果可以,但钾含量特别高的水果,就得稍微谨慎些,尤其是某些长期服用利尿类降压药的患者,因为这类药物会导致体内钾含量不稳,钾过高会对心脏、肌肉功能造成威胁。”
为了让姜大伯更理解,王医生还特意举了一个曾经接诊的案例。
“之前有个患者,叫张阿姨,也是降压药的常年服用者,平日里喜欢喝橙汁,有时候一喝就是两大杯。结果上次一查血钾水平,明显偏高。”
医生边说边观察姜大伯的表情,看他已经听得入神,便继续说道,“所以呢,水果虽然好,但也要适量,尤其是钾高的水果,尽量别当水喝,一次吃太多。”
王医生这时继续说道:“第三种,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就是一些含酒精的饮料,尤其是高度酒。像您可能也会偶尔小酌一杯,但一定要少量。”
医生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有些人以为少喝一点儿没关系,但酒精对血压有双重作用,刚开始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但过一会儿又会导致血压反弹升高。”
姜大伯听得心惊肉跳,他可是早年还颇有喝酒的“嗜好”,虽说现在少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会忍不住喝几杯。
他赶紧问:“那以后小酌是不是也尽量免了?”
王医生笑着点点头:“适量小酌可以,但如果是高度酒,还是要谨慎为好。”
“很多患者不清楚,一杯小酒下肚,可能就让好不容易降下来的血压反弹了。所以,保持血压平稳,酒精能不碰就不碰。”
姜大伯仔细回想,觉得这几条建议都很有道理,看来以后自己得在饮食上更用心些,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健康谁也替不了。
听完医生的建议,姜大伯还意犹未尽,忽然想到前几天自己常常出现的头晕情况,便顺口问道:“王医生,我这段时间常有点头晕,您看跟血压有没有关系?”
王医生听了,点点头说:“有时候血压不稳确实会引起头晕。不过,您平时有没有突然站起身的时候晕乎乎的感觉?”
姜大伯想了想,点头道:“有,尤其早晨刚起床的时候。”
王医生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解释道:“您这是体位性低血压,简单来说就是一站起来血压一时调节不过来,导致脑供血不足。”
姜大伯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道谢。王医生的这番话让他感觉受益匪浅,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这下他更明白自己该怎么吃、怎么生活了。
关于吃降压药不能吃香蕉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罗铁华.运动健身法联合饮食调节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降脂效果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7-0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