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前,芬兰总统斯图布连说三声中文“谢谢”,给中国送上千亿大单。斯图布大秀中文的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号?他这一次访华,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表态?面对芬兰送上千亿项目,中方为什么需要保持谨慎?

10月31日,芬兰总统斯图布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回顾斯图布这一次的中国之行,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现在欧盟内部实际上希望加强对华合作的声音依然是主流,其中芬兰在7月和10月的欧盟对华加税议案上,都投下弃权票的国家,其心态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图布访华期间也明确表示,中欧需要避免陷入关税升级、贸易争端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然,带着大型商业代表团访华的斯图布,此行来到中国,主要还是讨论两国经贸合作话题的。

例如在10月30日,斯图布还专门乘坐高铁从北京前往上海,期间他还在社交平台晒出一段体验京沪高铁的视频,平稳的视频画面,也很好地向全世界宣传了中国的高铁技术。

斯图布之所以专门要坐高铁拍视频,这也与中芬的一个重点合作项目有关系,那就是芬兰湾海底隧道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从芬兰出发,全长103公里,预计投资高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可以直接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首都,并与欧洲铁路对接,由于其中大部分都位于两百米深的海底,建设难度极大,因此也被认为是欧洲的世纪工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图布盛赞中国高铁,其实也是在对中国企业示好,希望中国能够承建这个工程。

不过中方的态度明显会更加谨慎一些,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芬兰湾海底隧道计划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并且在全球招标中,中企就战胜了美企获得了承建资格,而且中国当时不仅提供技术,还提供融资,不出意外的话,只需要5年我们就能帮他们建好。

但是在2019年,芬兰政坛突然变天,新政府上台后,立刻全面倒向美国,并且以政治原因阻挠中企建设海底隧道,最终这个项目就黄了。

如今虽然芬兰有意重启这个项目,但是中方当然需要更加谨慎,不仅仅是因为芬兰政治的不确定性,还因为芬兰如今已经加入了北约,其政治倾向必然会更靠近美国,这都可能成为项目推进的阻力。

当然,虽然海底隧道的项目暂时搁置,中芬两国依然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斯图布在接受总台采访时,就大力宣传中芬文化交流,并表示自己回国后,要鼓励更多芬兰学生到中国留学,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人生阅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斯图布在出席2024中国—芬兰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时,还提到有超过250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他也呼吁中企去芬兰投资,并承诺“芬兰会是中国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斯图布在离开中国前,还专门秀了一下自己的中文,对中方欢迎人员连说了三声“谢谢”,由此也可以看出,斯图布本次访华是做足了准备,也希望他在回国后,能够推动中芬关系继续向前,也能为中欧化解分歧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