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末,毛主席一声令下,八大军区进行对调。这八位大军区司令员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进京开完会就被要求立即动起来,随行人员不得超过十个、期限不得超过十天。
他们看出中央的决心,在规定的范围内迅速完成任务,但由于时间太紧,有部分到了新岗位很不适应,比如说丁盛。
丁少将从广州调往南京后,工作就不太顺心,感觉多有掣肘,一直到他离任都没能彻底将军区整合。
不过,他刚到南京军区时却做了件极有勇气的事——顶住压力对一位“靠边站”的开国上将格外关照。也是在丁盛的努力下,老同志才解除很多限制、有了重新工作的机会。
这位被丁盛看重的老干部是谁?两人之间有什么故事?
二人的交情,主要来源于抗美援朝时期。1953年,出任54军军长没几个月的丁盛率部入朝参战,此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丁盛苦于无功可立,内心有些郁闷。
不过在南朝鲜李承晚集团阻挠停战谈判后,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发起金城战役,狠狠打击南朝鲜军,确保停战的顺利实施。
为完成目标,21军、54军、60军、67军、68军都划归第20兵团麾下,听从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的指挥。
在最初的作战部署中,原华北的三个军负责主攻,21军、54军承担二线作战任务。丁盛听后内心不服,当众发了牢骚。
政委王平并未当众训斥他,只是在会议结束后单独面谈,一番细心开导,让丁盛心里的怒气消散。随后王平又去跟杨勇讨论商议,最终决定给54军“加码”,才让丁盛和54军有了大放异彩的时刻。
这件事让丁盛对王平产生了感激之情,后来在南京军区,丁盛关照的老同志正是王平。
1967年南京的局势非常不稳,时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的王平受到冲击,被扣上“搞复辟倒退”等数顶帽子,隔离在南京郊区的一处小院中。
他生活的地方,除了必要的水电等设施外,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一台收音机都没配,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当时有专人看管王平,每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小院内,能见到的只有送饭、监护的工作人员,即便家人探望,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并限制好见面时间。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972年,经王平妻子多次写信申诉,且中央出现大变局、“解放”了很多老同志,王平也被允许回家。
只是,这种自由也非常有限,王平仅能在南京内活动,要出城必须报备批准,一切活动也禁止他参加,许多老战友见到这种情况都怕惹火上身,不敢交往。
1973年初,王平获准前往北京申诉,但他找人、写信都没有回音,几个月后只能失望而归。
去找了中央都没效果,大家都担心王平的事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老同事见面连招呼都不敢打了。有的干部虽然同情王平,但也只能悄悄做些事。
比如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都是趁夜深人静、从后门进入给王平送点东西,送完也不敢闲聊,马上就离开。
如此处境,让王平内心非常酸楚,但他也没怪别人,毕竟那个年代“靠边站”的同志带来的风险太大,与之交往搞不好就被贴个“立场不稳”的标签,别人也担心啊。
倒是丁盛调到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后,进行了雪中送炭。他刚到新岗位就询问警卫员:王平同志的住处在哪里?
获悉地址后,当月的一个周末,丁盛就带着一名警卫员直接驱车到王平家中探望。他事先没通知任何人,但事后在军区引起轩然大波。
军区的领导班子对丁盛的做法持不同意见,有干部就找到丁盛委婉表示:首长,王平同志的问题还处于观察当中,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些?
丁盛听后摇头:我跟王政委在朝鲜战场上共过事,我了解他,他是位好同志。既然组织上让他回家,就说明没什么问题,该如何对待老同志,我心里有数。
既然已经传开,丁盛更加直白,每封重要节日,就让人去送慰问品。有次王平夫人生病,丁盛得知后立即安排军区医院的专家前去诊治。如此种种,在当时的环境下很显勇气!
后来在军区一次党委会上,丁盛特意指出:对待老同志,应该实事求是。有的问题要放在历史条件下来看,不能简单化。虽然没点名,但大家都知道是谁。
接着丁盛为了王平能正常生活、工作,给予很多帮助,他在军区食堂为王平申请到就餐证,在丁盛的安排下,王平也可以参加一些军区非涉密的会议。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军区内部的人见司令员都如此,便不再排斥王平,逐渐改善了王平的社会交往。
王平家属对此非常感动,专门买了一些东西、写了感谢信给丁盛。丁盛收到后连忙让秘书退回,表示“这是应该做的,不必这么客气。”
当时军区内部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否则王平的事情不会拖这么久,丁盛听到其他声音后,担心又有人对王平翻旧账,就再次开会强调:
对待老同志,要保持一颗公心,不能忘记他们对革命做出的贡献。
1974年春节,丁盛邀请王平参加军区的春节团拜会,他安排军区派车去接,还让王平坐在主席台第二排的显眼位置。
在活动期间,丁盛多次跟王平交流,这一幕幕被在场众人都看在眼里。一位与会的同志后来回忆:那天的情景令人难忘,王平同志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丁盛是想用行动打消别人的偏见,事实证明,他做到了。王平出席过军区的正式重要活动后,大家见到王平不再躲闪,而是主动打招呼,很多老战友也开始登门拜访。
在这个1974年,王平的待遇得到了极大转变,他接连参加了军区关于淮海战役的座谈会、重大节日的茶话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故事会,每次出席都做了发言。
这年年末,还受聘担任南京军区战史资料编委会顾问,虽然职务不算高,但好歹也有了工作,从0走到了1。
从此王平经常出现在军区大院里,与老同志们讨论或者锻炼,与1972年刚回军区时形成鲜明对比。
1975年秋,经过上级批准,王平正式恢复工作。这一消息传来,丁盛立即召开党委会,专门研究安排王平的工作。会议决定,聘请王平担任军区顾问,同时保留其战史编纂顾问职务。
后来王平职务就顺利得多了,也出任过大军区正职,可丁盛却因为涉及相关事件,遭遇了很大波折。
由于事件太大,复出的王平改变不了结局,只能多次去询问、帮忙说好话,在生活上,同样也帮助过丁盛。
无论其他的运动风波,两位将军的交情还是很令人动容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