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近日消息,欧盟委员会依据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对此,欧洲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们表达了担忧情绪。大众、宝马、梅赛德斯 - 奔驰等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均一致反对征收反补贴税,它们秉持支持公平竞争、倡导开放市场的态度。德国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发出警告称,该关税可能会“损害活跃于全球的公司的商业模式,限制向欧洲客户供应电动汽车,进而减缓运输部门的脱碳进程”。
原本预定于近日生效的政策,近期却提前开始施行。这种做法,有点像“偷袭珍珠港”,这不禁让人对欧盟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欧盟此次加征关税,无论是力度还是持续时间,都突破了以往惯例。欧盟在原本10%的税率基础上,额外加征17%到35.3%的反补贴税,并且这一加征就是五年时间,这对我国车企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像比亚迪、吉利、上汽等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原本处于世界前列,然而此次也都被征收了不同的税率,其市场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欧盟此次所谓的“最终反补贴税”在今年7月就传出消息了,其目标明确指向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欧盟表面宣称会与中国保持沟通,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草案出台前,欧盟并没有与中国进行多少沟通。今年8月草案拟定之时,有欧盟内部人士向美国媒体透露,在草案拟定过程里,欧盟内部并未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会给欧盟造成冲击,而且按照欧盟内部自己的估算,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反而更能促使欧洲车企进行自我技术革新。
从整体来看,欧盟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谓十分巧妙:其先是在经济领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行动,随后又在政治方面打出台湾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始终倡导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即便采取反制措施,也是浅尝辄止。这种以宽厚包容对待他国不当行为的态度,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胸怀。不过,诚如古人所言:“善意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对待,终将会被消磨殆尽。”倘若欧盟持续这样毫无道理地制造事端,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那么就不要怪中国不再客气对待了。
就在欧洲还沉浸于对电动汽车行业实施“保护”的喜悦之时,法国已迫不及待地派人来到中国,带着满面忧愁以及一根意图缓和贸易关系的“橄榄枝”。事情源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崛起深感忧虑,法国和德国等汽车大国尤甚。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崛起给它们带来了竞争压力,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中国制造的电动车质量优良且价格实惠,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喜爱。面对“对手”逼近,欧盟的第一反应便是加征关税,企图借助关税壁垒给欧洲本土企业赢得喘息的机会。
近日,法国方面有了新动作,贸易部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计划访华。法国突然做出这样的安排,背后有着特殊的意图。据悉,索菲·普里马斯访华期间,准备就中国对白兰地征税以及其他反倾销措施向中方进行所谓的“直接维权”,并且对中国“示警”。法国为何要这么做呢?他们觉得中国进行的这些调查有着明显的“政治性质”,所以打算明确地向中国提出抗议。在法国看来,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防止中国在未来开启新一轮类似的动作。法国政府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已经将其全部摆在了台面上,期望中国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收敛。
与之相较的是法国,它可说是推动此次关税的拥护者。也正因为如此,在10月中旬的时候,中国针对欧盟的白兰地开展了反倾销调查工作。大家都知道,法国是白兰地的主要生产国。但这次却是法国先挑起事端,恶人先告状。近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称,尽管法国政府自己先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可它仍然觉得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是“不可接受”的。此外,马克龙政府还打算派遣贸易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到中国访问,看上去是要为其国内的“白兰地”生产商讨要说法。
在这个层面上,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能够得以落地执行,法国在背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当下,法国却倒打一耙,宣称中国针对欧盟的反制举措是基于“纯粹的政治立场”,这种“双标”的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需要指出的是,去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曾和中方签署了一份“空客订单”,其总价值大约为200亿美元。尽管到目前为止,中方公布的反制措施尚未涉及这份订单,但是可以预料到的是,如果法国依旧持续对中国秉持“既要又要”的态度,那么这份订单最终极有可能“化为泡影”。
在长时间的博弈之后,欧盟已然察觉到,我方在这一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法国打算派人前来,欧盟也传出消息,将派遣官员到北京开展更多会谈。欧盟派人前来目的在于与中方谈判,试图找寻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替代方案。这一情况表明,欧盟其实在给自己留有余地。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方更不应轻易向欧盟妥协。因为只有适时地表现出强硬态度,并且辅以一些强制手段,西方才会认真对待我方的诉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