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科技社

编辑 | 科技社

«——【·引言·】——»

根据中国工业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韩国成功接到了132艘新船的订单,而日本则相对落后,仅有49艘。

中国造船业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匹黑马,备受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中国在上半年到底接到了多少订单?在这场造船业的激烈竞争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国家层面的战略较量呢?

日本的尴尬航程

日本,这个曾经被誉为“造船之国”的地方,如今在全球造船业的浪潮中显得有些无奈。

今年上半年的订单数字可能已经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唏嘘——日本仅仅揽获了49艘新船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那些年,日本的造船业可以算得上是“呼风唤雨”。

在上个世纪中期,正是依靠造船业这个庞然大物,日本渐渐从战败的泥淖中崛起。

彼时的日本,每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是业界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但如今,这种辉煌似乎已经是过眼云烟。

住友重工,这个在业内指点江山127年的“老字号”,近期却宣布彻底退出造船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原因无非是被夹在了来自韩国的技术挤压和中国价钱攻势中,难以再盈利。

更加离谱的是,这么多年以来,川崎重工等日本知名企业更是摊上了数据造假的丑闻,原本作为业界标杆的日本制造,如今信誉可谓跌至谷底。

回顾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遇到的经济泡沫破裂,这是一段绕不过去的历史,也是一场社会和经济上的浩劫,造船业自然也未能幸免。

在泡沫破裂之前,日本占据了全球造船市场高达50%的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经济衰退的进一步发展,造船业步入了长期的低迷。

再加上与日韩两国技术和市场上的竞争,导致今日仅占全球不足5%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现状不仅让日本造船业心有不甘,更是让业内人士倍感担忧。

住友重工的宣布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日本造船业整体的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去造船业务的重大支撑,不少企业纷纷转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试图在新的领域找到突破口。

但造船业曾经的辉煌显然不是那么容易重现的。

尤其是在这场全球大洗牌中,日本的造船公司不仅困守旧有技术,还未能与时俱进地满足船运公司对于“定制型船舶”的需求。

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与造假风波交相辉映,让很多国际客户转而投向中韩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日本的船舶订单份额降到了历史新低,仅为4%。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造船公司未来的路怎么走,成为业内大佬们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业内人士反思道,日本船企一直以来依赖的本国船运公司订单,如今也在被中国渐渐瓜分时间。

中国一家造船企业首次从日本船运公司获得订单,虽然只是6.4万DWT级小型散货船,但这背后的象征意义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业内对此震惊不已,像这样的例子在人口渐渐流失,技术却未能实现突破的今天,只会越来越多。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人力短缺问题仍在加剧,企业们更是被迫依赖于外国工人。

这种局面与几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日本制造”的旗帜显得格外黯淡。

对于如何跨越这些障碍,找到恢复竞争力的方法,恐怕是日本造船业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全球造船业巨轮转向的惊涛骇浪中,日本,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造船王国,而是一名在汹涌浪潮下艰难求索的“老兵”。

对于这样一个曾经的标杆来说,重新掌舵这个行业的顶峰,注定是条曲折而充满挑战的路。

韩国的纠结航程

在全球造船业的大潮中,韩国可谓是经历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再到如今“瞻前顾后”的曲折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上半年,韩国接到了132艘新船订单,这个数字看似不错,但细究之下却透露出几分无奈。

韩国造船业最值得骄傲的,莫过于在高端船型领域的优势,在这132艘订单中,有100多艘都是LNG船。

这种运输液化天然气的“大家伙”,不仅技术要求高,利润也相当可观。

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LNG船更是成了“香饽饽”,据说一艘船从美国到欧洲跑一趟,纯利润就能达到1.5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韩国人并不敢掉以轻心,眼下虽然在LNG船领域还能保持技术优势,但产能却成了致命短板。

全球市场如果新增200艘LNG船订单,韩国最多也就能消化一半,剩下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溜到中国船厂那里去。

这种无奈,让韩国造船业者们倍感焦虑,更让韩国人揪心的是人才断层的问题。

现在的韩国年轻人,谁还愿意去“血汗工厂”般的造船厂?过去韩国拍摄的纪录片里,造船工人的艰辛让人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对造船业自然是望而却步,这种人才断层的困境,让韩国造船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韩国造船业还有个不愿多提的隐痛,虽然当过很长时间的“行业龙头”,但更像是个“高级组装工”。

大量的配套机械都得从欧美日进口,真正能拿到手的利润其实少得可怜。

这就造成了一个怪圈,订单越多,亏损可能越大,上半年的132艘订单,差不多就是韩国造船业的极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韩国坐立不安的是,中国造船企业正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过去中国还在专注低端船型时,韩国还能安心做高端市场。

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瞄准甲醇推进船等环保船舶,这可是韩国引以为傲的“领地”。

回望历史,造船业的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日本,又从日本转到韩国,这种更迭似乎暗示着某种规律。

韩国业内人士都在担忧,如果不能在高附加值船舶上保持足够的技术优势,市场主导权迟早会被中国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看到日本造船业的今天,韩国人更是心有戚戚,日本就是在人力短缺加剧后,不得不大量依赖外国工人,最终导致竞争力丧失。

如今的韩国,何尝不是在重复着相似的路径,在这场全球造船业的激流中,韩国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旅人,既要守住已有的技术高地,又要应对迫在眉睫的人才危机。

这条航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在这汹涌的浪潮中,韩国能否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的崛起航程

在这场全球造船业的大戏中,中国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上半年,中国接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615艘新船订单,这个数字不仅远超韩国的132艘,更是把日本的49艘甩在了身后。

要知道,这半年全球的新船订单总共也就903艘,中国一家就占了近七成,这种“吃相”着实让人咂舌。

回想起来,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可谓是一路披荆斩棘,最初,咱们就是接些日韩看不上的“小活儿”,靠着便宜的人工和庞大的规模,一点一点啃下市场。

那会儿,谁能想到今天的局面,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可不是靠运气,咱们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海军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小看这一点,正是军工订单给造船厂提供了稳定的“饭碗”,维持了工人队伍,支付了水电费。

这就好比给造船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保住了基本盘,更让人佩服的是,中国并没有满足于做个“廉价劳动力”。

近些年,国内造船企业在技术上可是下了大功夫,以前一条船可能要支付不少“使用费”,现在不少核心技术都能自主研发了。

这不,生产成本已经低于欧洲了,这才是咱们能接下615艘订单的真正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订单,不得不提LNG船,这可是个“香饽饽”,韩国人一直把持着这个市场。

但你猜怎么着,今年上半年,中国在LNG船新增订单中占了41%,这可是直逼韩国的水平。

虽说在技术上还有点差距,但咱们的专利可是一年比一年多,眼看着就要追上去了。

更让人兴奋的是,中国造船业已经开始涉足“高精尖”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大型邮轮、LNG船,这可是造船业的“三大明珠”,全世界只有咱们能同时搞定这三样。

这意味着,中国造船业已经站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当然,成绩是骄人的,但挑战也不少。

比如说,虽然咱们在LNG船市场上占有率不低,但技术还是落后韩国一筹。

韩国造的LNG船泄漏更少,市场上更受欢迎,这就好比两个厨子,虽然都能做出一道菜,但人家的更好吃,这差距还是要努力去追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交付期也越来越长,现在手里的LNG船订单,有些都排到2028年以后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万一到时候市场变化,那可就麻烦了,不过,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的前景还是光明的。

从最初的“跟跑者”,到现在的“领跑者”,这条路走得可不容易。

现在,全球造船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倾斜,这不仅仅是订单数量的变化,更是整个行业格局的大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全球造船业的巨轮转向中,中国正在掌舵,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虽然路途还很长,挑战也不少,但只要保持这股劲头,相信中国造船业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造船业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精细而宏大的持续工程,是曰行千里,明日可期。

参考资料:中国工业报——船舶业进入新增长周期 中国全球第一地位持续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