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的神舟18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上搭载的三名英雄宇航员也平安归来。
但是关注神舟18号返航任务的网友发现,神舟18号返航时明明有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精确定位服务,但我国的航天部门还是派出了专业人员进行人工搜索。
这就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人工搜索不管是在效率上,还是在精确度上,很显然都不如卫星导航,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的这么做呢?
卫星导航不能解决一切
在明明有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引导神舟18号着陆的同时,我国有关部门还要派出专业的搜索队人工搜索的重要原因,在于卫星导航不能解决一切。
神舟18号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会前后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离阶段。这个过程往往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分离阶段说白了就是神舟18号的载人返回舱与空间站的组合体进行分离。这个分离可以由计算器来执行,也可以由航天员或者是地面操作站来解决问题。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风险,比如说返回舱在姿态调整中。如果姿态调整错误,就可能会导致返回舱坠毁,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的精度已经非常不错了,一般不会出现意外。
分离完成以后,返回舱就会进入到第二个工作阶段,也就是返回制动阶段。就是给返回舱提供一个进入大气层的动力,返回舱上搭载的发动机会不断的进行姿态调整,确保返回舱可以顺利的进入大气层。
而在这前两个阶段,返回舱是可以和地面的控制中心保持信号通讯的,就算出现了什么问题,地面控制中心也可以及时想办法帮助解决。
但是返回舱在返回的第三阶段时,就会出现一段比较危险的时间,那就是飞船返回舱要经过黑障区。黑障区的意思就是返回舱在进入了大气层边界以后,会迅速向地面靠拢,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周围的摩擦力也会进一步增长。
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信号屏蔽区,导致返回舱可能会与地面控制中心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出现短时间内的信号断连。所以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在返回舱穿越黑障区之前或穿越之后,为其提供服务。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工搜索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了。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返回舱带宇航员回地球的时候都是比较安全的,但总会有出事故的可能性。
一旦返回舱在穿越黑障区时出了事故,那么就算穿过了黑障区,也不见得能够与地面指挥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恢复信号联系,那么此时就需要人工搜索对其发挥作用了。
他们需要第一时间判断,返回舱发生故障以后,到底坠落到了哪里,然后第一时间提供相对应的救援服务。人工搜索队本身就是返回舱返回时的重要安全保障,除非人类有一天能够做到返回舱在路过黑障区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通讯信号,否则人工搜索队就会抑制事故存在的必要性。
宇航员刚回地球时会失去自理能力
关注宇航员返回地球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宇航员在刚刚乘坐返回舱抵达地面的时候,他们自己是没办法行动的,需要让人工搜索队的工作人员辅助,才能够离开航天器。
而且也可能确实会出现,一些宇航员在适应了空间站的生活以后,反而无法适应地面的环境。这主要是因为外太空的环境和地面环境,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会导致很多宇航员的身体会发生起码五个变化。
首先就是免疫力的下降,因为外太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真空环境,就算有人工制造的空气存在,但人工空气场中的微生物和病毒含量,与地球肯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生活,会导致宇航员免疫力的下降,很多宇航员刚回地球就会因为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出现各种疾病。所以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帮助他们进行隔离和身体恢复。
其次就是很多宇航员会出现前庭系统紊乱,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失重的环境下,人类的前庭系统本身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工作紊乱,导致人类无法正确感知自己的身体位置。
在回到地球以后,这种系统性的紊乱反而会更加严重,所以很多的宇航员一接触到地面就会产生严重的晕眩感。然后就是宇航员的血液会重新分配,在空间站上的重力与地球上的重力本身是不同的,而且在返回舱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宇航员体内的血液分布不同。
所以在回到地球的时候,人体需要重新对血液进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宇航员出现脸色煞白或脸色潮红的情况,而且因为腿部缺血,很多宇航员也会站不起来。
最后的两个影响就是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因为在失重环境下生活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出现萎缩。而骨质疏松只是因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人类的骨骼受到的重力也会减少,在失重下、骨骼密度就会下降,甚至骨质都会流失,这也会造成宇航员无法站立。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宇航员在执行完了长期的太空驻留任务以后,一回地球都会连站立都困难。那么此时人工搜救队自然也就要第一时间入场,为宇航员提供各种他们所需要的医疗或辅助服务。
而这些服务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北斗系统就能够解决的,人工搜索队不仅仅只要负责搜索,还要负责搜救、医疗等各种任务。
现在的人类虽然已经能够送宇航员上太空,甚至在地球轨道上建立空间站,但距离很多科幻作品中的可以自由送人类上太空,并且顺利返回地球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想要解决在黑障区的通讯问题,要不就找到一种能够突破黑障区的信号交流方式,要不就想办法能够让飞行器在穿越大气层的时候,不会产生信息屏蔽层。
而想要解决宇航员上太空和返回地球时的身体问题,则可能要制造出人工这个环境,让宇航员在飞行器和空间站中的生活环境与地球大致相似。但这两点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来看,确实是达不到。
中国航天已经处于领先位置
自从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全面服役以来,就已经执行了多批次的宇航员轮换任务,截止到本次的神舟19号,我国已先后执行了四次载人飞行任务。
而神舟19号宇航员就是去和神舟18号的乘组,进行在轨轮换的,他们将在空间站上驻留差不多六个月的时间。现在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可以做到长期驻扎三名宇航员,每半年的时间轮换一次,在轮换的交接期,空间站上最多可以驻扎六名宇航员。
从客观层面上来讲,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的饱和驻扎人数,似乎没有国际空间站那么多,这是因为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也不需要承担国际空间站那么多的驻扎任务。
天宫空间站是只属于中国的,该空间站的技术指标在于能保证宇航员生活舒适度的情况下,又能够从事各种科研任务,并且中国空间站还存在后发性的技术优势。
所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应用效益比,实际上是比国际空间站更高的,而且天宫空间站的科研设备重量,在整体重量中的占比也要比国际空间站更高。
也就是说,天宫空间站可以执行更多的科研任务,并且以后如果我们有需求的话,还可以对天宫空间站更进一步的扩大,比如发射更多的节点舱。
所以现在的天宫空间站虽然已经建设完成了,但之后仍有巨大的升级潜力,所以也相信未来的天宫空间站,一定可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多的突出性贡献。
神舟18号、神舟19号也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宇航员登上空间站,说不定外国宇航员也有进入中国空间站,和我们进行技术交流的那一天。
结语
中国的神舟18号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的时候,确实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护航,但是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经过黑障区,黑障区会阻断信号通讯。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返回舱出了问题,人工搜索队就将承担起紧急救援的任务。人工搜索也既可以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又能够为救援服务提供各种辅助性的支持,在目前看来为了保障我国宇航员的安全,除了北斗卫星系统,人工搜索也是必不可少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