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急诊室的灯光下,29岁的柳琳躺在病床上,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她已经发烧三天了,各项检查都做了,就是找不到原因!"丈夫李峰焦急地对值班医生说。
此时,年轻住院医师郑宇轻轻掀开病人的被子。
眉头微皱:"让病人把裤子脱下来,我要仔细检查一下。"
01
深秋的夜晚,晨曦市笼罩在一层若有若无的雾气中。路灯的光晕透过薄雾,在街道上投下朦胧的光影。零星的行人裹紧外套快步走过,枯黄的落叶在微凉的夜风中打着旋。瑞和医院急诊科大楼的灯火通明,与城市其他渐渐暗淡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医院门前的救护车时不时呼啸而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急诊科的走廊里,浓重的消毒水气味与此起彼伏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各种医疗器械的提示音此起彼伏,走廊上医护人员快步穿梭,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护士站前,值班医生正在翻看病历,不时低声讨论着病情。走廊尽头的输液室里,几位病人正默默地接受着治疗,点滴瓶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地流淌着。
李峰站在抢救室外,透过玻璃窗焦急地望着里面,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框,显示出内心的不安。他的妻子柳琳躺在病床上,面色潮红,双眼紧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让他揪心:体温39.8℃,心率130次/分,血压90/60mmHg。医生们正在为她更换新的退烧药物,护士熟练地调整着输液速度。
"柳琳她……还好吗?"一个略带哭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峰回过头,看到是柳琳的母亲张阿姨,她的眼睛红肿,显然已经哭过。她的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条柳琳最常用的围巾,仿佛这样就能给女儿带来一丝温暖。
"妈,您怎么来了?"李峰赶紧扶住张阿姨,注意到她的手正在微微发抖,"我不是让您在家休息吗?您的老风湿病这么冷的天气可不能乱跑。"
"我哪里睡得着?"张阿姨抹了抹眼泪,苍老的面容上写满了忧虑,"从小到大,琳琳都没生过这么重的病。这都三天了,怎么还不见好?我刚才给她爸爸打电话,他马上就从外地赶回来。"
李峰叹了口气,回想起三天前的情形。那天是周一,柳琳刚结束为期一周的广州出差回来。她是公司的销售主管,这次去参加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展览。晚上回到家时,她就觉得有点不舒服,说嗓子发干,浑身酸痛,测了体温发现有37.8度。
"可能是坐飞机着凉了。"柳琳当时这样说,一边把行李箱里的文件整理出来,"这几天展会太累了,吃片退烧药睡一觉应该就好了。"她习惯性地安慰着李峰,像平时一样不想让家人担心。
02
李峰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柳琳吃了一片布洛芬,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体温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升到了38.5度。她的脸色开始发红,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李峰担心地问,看着妻子难受的样子,心里一阵揪痛。
"不用那么麻烦吧,"柳琳摆摆手,声音已经有些沙哑,"可能就是普通感冒,我再吃点药休息休息。明天还有个重要的视频会议要开。"
但到了中午,柳琳的情况明显恶化。体温飙升到39度,整个人开始昏昏沉沉,连喝水都感觉困难。她躺在床上,额头上渗出冷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李峰不敢再耽搁,立即取消了自己下午的工作安排,带她去了附近的安宁社区医院。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社区医院的门诊部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挂号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抽血室门口也挤满了等候的病人。柳琳跟着这股人流,一步一步地完成着就诊流程。从挂号开始,到抽血、做各项检查,再到最后见到医生,整个过程耗时将近两个小时。这漫长的等待让她本就不适的身体更加疲惫。
值班医生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她的眼角已经有了些许皱纹,但目光依然锐利。她仔细查看着柳琳的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不时皱眉思考。片刻后,她抬起头,对柳琳说道: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有轻微升高,但其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快速敲打着键盘,"最近这段时间流感比较多,很可能是病毒感染。我给您开一些退烧药和抗病毒的药,回去好好休息,如果三天内还不见好转就去大医院检查。"
柳琳点点头,接过医生打印出来的处方,心里却有些忐忑。她总觉得自己的症状不像是普通的感冒,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拿着医生开的药回家后,柳琳按时服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第二天,也就是周三,她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更多令人担忧的症状:食欲完全消失,就连平时最爱的美食也提不起兴趣;全身无力,连从床上坐起来都感觉吃力;说话时喉咙干涩,声音沙哑,仿佛每说一个字都要耗费巨大的精力。
李峰看着妻子日渐苍白的脸色和越发虚弱的状态,心中焦急如焚。他紧紧握住柳琳的手,坚定地说:"不行,我们必须去大医院。你的情况明显不对劲,社区医院可能没有足够的设备来诊断。"说完,他立即拿起手机叫了一辆出租车,小心翼翼地扶着柳琳下楼。
他们很快来到了市里最好的三甲医院——瑞和医院。这座现代化的医疗大楼矗立在城市中心,是无数病患心中的希望之地。但是,此时的急诊大厅却显得格外拥挤和嘈杂。各种急症患者和焦急的家属挤满了候诊区,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和紧张的情绪。
经过漫长的等待,急诊科的医生终于接诊了柳琳。这位年轻的医生看上去经验丰富,他仔细询问了柳琳的症状和病史,然后安排了一系列更为全面的检查:胸部 CT、腹部 B 超、心电图,甚至脑部 CT。这些高精尖的检查设备不断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在努力寻找病因的蛛丝马迹。
03
但是,让人困惑的是,这些检查结果都未显示明显异常。医生反复查看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李峰站在一旁,焦急地来回踱步。突然,一个想法闪过他的脑海。
"会不会是新冠?"李峰忍不住问道,声音中带着些许颤抖。虽然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这个词依然能引起人们的恐慌。
值班医生摇了摇头,"核酸检测是阴性的,"他说,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但鉴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建议先住院观察,做进一步检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数据来确定病因。"
就这样,柳琳被收入了内科病房。洁白的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柳琳躺在病床上,连接着各种监测仪器,显得格外虚弱。李峰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妻子的手,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助。
但谁也没想到,当天晚上,她的病情会突然恶化。
夜幕降临,医院的走廊渐渐安静下来。李峰刚刚离开病房准备去买些生活用品,突然,他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
"李先生!"护士站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中透着紧张,"您太太情况不太好,请您立即过来一下!"
李峰的心猛地一沉,顾不上等电梯,直接冲向楼梯,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病房。推开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他惊恐不已。
柳琳正在急促地喘息,脸色发青,额头上布满冷汗。她的胸口剧烈起伏,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耗尽全身的力气。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预示着危险的来临。几名医护人员围在病床周围,紧张地忙碌着。
"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只有 85%!"一位护士大声报告着,同时迅速调整着输氧量。
"心率 130 次/分,血压持续下降!"另一位护士快速地为柳琳测量生命体征,语气中充满了焦急。
"体温 40.2 度!"第三位护士刚刚测完体温,立即报告道。高烧不退,更加剧了病情的危急。
护士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病房陷入一片紧张的氛围中。主治医师王晓明快速扫视了一眼各项指标,眉头紧锁。他立即做出判断:"立即转入抢救室!准备气管插管!通知 ICU 准备床位!"
医护人员如临大敌,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解开病床的刹车,准备将柳琳转移到抢救室。李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推出病房。他想跟上去,却被一位护士拦住了。
"李先生,请您在这里等候。我们会尽全力救治您的妻子。"护士的声音虽然温和,但语气坚定。
04
李峰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病床消失在走廊尽头。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唯有一个念头在不断重复:柳琳,你一定要挺住啊!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王主任,我觉得我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要不要重新做个全面检查?"
年轻医生郑宇的那句话,仿佛在死寂的空气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作为一名规培医生,郑宇深知自己提出质疑是冒险的。在医疗体系中,资历浅的年轻医生往往需要谨言慎行。但此刻,他内心那股挥之不去的不安促使他开口了。多年的医学院学习经历告诉他,临床工作中最危险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以为自己知道。
王晓明虽然是急诊科主任,但他并没有因为郑宇的质疑而不悦。相反,他欣赏这种对病情始终保持警惕的态度。在医学领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疑问可能就是救命的契机。
郑宇有些踌躇,但作为医生的职业素养还是让他开口了:"抱歉,我需要检查您的右腿,麻烦您...把裤子脱下来。"
听到这话,柳琳即使在昏迷中也似乎感觉到了不适,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李峰看了看在场的医护人员,有些迟疑。张阿姨立刻会意,上前帮忙拉上了帘子,隔出一片私密空间。
当裤子被小心翼翼地褪下后,整个病房突然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凝固在那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