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第二机场”要来了,但是一座“共享机场”。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在航空方面,《方案》提出,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支持惠州平潭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与深圳宝安机场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事实上,此前上海已确定第三机场在南通建设,规划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被外界称为“广州第二机场”。而此次深圳则明确邻近城市惠州的机场作为自己的第二机场。“共享机场”会成为趋势吗?

中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筑风光 图/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筑风光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在惠州?

惠州,别称鹅城,是广东省下辖地级市,地处大湾区东部,南靠深圳,西邻广州、东莞,东接河源、汕尾,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607.34万人。2023年,惠州GDP为5639.7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仅落后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

惠州与深圳距离较近,两城的市中心距离约90公里左右;惠州的平潭机场与深圳的宝安机场,则相距120公里左右。

为什么深圳要让惠州平潭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的作用?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不断催生的需求,是其中关键因素。

惠州机场 图/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州机场 图/视觉中国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3.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9.7%;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3.1%。同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3万亿元。这意味着,全国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约十分之一,都是由深圳创造的。

快速增长的进出口总额必然带动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不论是货运还是客运。面对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的需求,深圳对未来航线的发展也不断开始谋划,特别是增加国际航线和货运航线。

比如《方案》提出,在航线开拓方面,加快形成覆盖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积极拓展与深圳产业关联的全球创新型城市、新兴市场航线,争取中亚、南美航线的突破。持续完善至东盟、东北亚4小时高频直达航线。到2035年,深圳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线数量力争达到120条以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深圳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航空客运和货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增加机场面积或兴建新机场。

据了解,深圳市面积仅为1997.47平方公里,远小于其他一线城市,这也导致其土地开发强度显著过高。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陆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50%,远超30%国际警戒线。

“面对土地面积紧张,不论国内还是国际上的一些城市,会选择填海造陆修建机场。”民航专家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深圳也是如此,目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不断扩建,三跑道扩建工程加速推进。根据公开信息,其实际填海面积281.5万平方米,陆域形成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软基处理面积约257万平方米,新建外海堤总长约7437.7米,跑道区长3600米。

但即使有填海造陆修建的三跑道扩建工程,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深圳机场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航空分析师林智杰看来,把现有的惠州平潭机场打造为深圳第二机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一是可以更好地服务深圳东北区域的居民,二是能够充分发挥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之后的容量,一举两得。

2023年,惠州机场顺利完成飞行区扩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6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4%。

“整个珠三角区域内空域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深圳由于靠近香港,其空域更加紧张,所以在空域资源这方面的增量是非常有限的。”郭佳说,在他看来,深圳宝安机场的位置在深圳西部,惠州平潭机场距离深圳东部区域更近,对这些区域居民的出行有一定吸引力,可以不断开拓相关航线,分担深圳的国内客流量。而深圳也可以将空域资源,更多用在开拓国际客运和货运航线方面。

“共享机场”VS第二机场

最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开始谋划第二机场。

比如今年4月2日,重庆市交通委向网民回复称,目前重庆新机场场址已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重庆市正按照程序开展新机场预可行性研究论证,有序推进相关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4月18日,重庆市政府网站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重庆新机场被纳入2024年市级重点前期规划研究项目,其中提到,规划建设4条3200~3800米的平行跑道及航站楼等配套设施,一期新建两条跑道、5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当地媒体报道,这意味着,在北京、上海、成都之后,重庆也可能成为“双机场”运营的城市。

但不同于这些城市已经运营或者准备开建第二机场,大湾区的城市则青睐“共享机场”。

深圳之外,今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计划表中新开工项目包括“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这座被称为“广州第二机场”的新机场,实际上位于佛山市高明区,同样是一座“共享机场”。

“这可能与国家规划中共建大湾区机场群息息相关。”郭佳分析。

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而本次深圳发布的《方案》也明确“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方案》还提到,到2035年,深圳的航空出行便捷性进一步提升,实现全市域60分钟可达宝安机场,便捷高效地利用香港、广州、惠州机场

在林智杰看来,深圳将惠州机场纳入自己的第二机场规划,实际上让机场从传统的行政管辖概念,回归到区域服务的本质。他说:“只要在机场周边1小时车程之内,不管是惠州人还是深圳人,都是机场的旅客,都要服务好,这就是一种回归服务本质的思路。”

2023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客运量突破6300万人次,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客运量达5273万人次,珠海金湾国际机场客运量1145.7万人次,澳门国际机场客运量515万人次。数据显示,粤港澳三地机场客运量累计约1.8亿人次。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货运需求量将达3.87亿人次、2000万吨,仍然有较大增长。如何共享机场将成为其面临的新课题。

林智杰分析,从趋势来看,第二机场一般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因为机场对于其周边的净空、楼高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同时噪声会影响周边居民,所以总体来看,在城市不断扩张下,机场一般只能离市区越来越远,甚至上海规划建设的第三机场在南通,这一机场距离上海主城区距离在100公里左右。

在他看来,对于大规模异地新建第二机场,不能一哄而上。新建一座大型机场,要看当地有没有旅客出行的需求,有没有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没有足够便捷的地面交通配套,即:“有多少人?有多少货?有多少钱?”

郭佳则分析,一个城市航空业的发展,只需要解决人员的出行便利和货运需求,不一定必须在自己的地界建设机场。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基础设施充分互联互通、共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作者:赵越

编辑: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