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网友爆料称,高校裁员潮来了,山西某211一次性解聘上百名职工,原本入职的时候说,说好的是和某二级学院签合同,这个叫人事代理,结果入职之后变成了跟劳务公司签,又变成了劳务派遣。
10年前刚工作,啥都不懂啊,就觉得能进211体面又稳当,万万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当出现了劳务派遣的全部被一刀切,这批职工大部分还是硕士学历,赔偿一分钱没有。虽然打官司你也告不到学校,虽然高校已经没有了铁饭碗,但裁员的时候还是尊卑有别,派遣岗是高校里的最底层!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根据该网友爆料的信息,查询惊讶发现,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山西211大学只有1所,即太原理工大学。这也是著名网红校长郑强工作过的地方。
据公开资料显示,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1962年归属山西省。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而这名网友的爆料核心几点:
其一,学校一次性解聘上百名职工。
其二,这些职工都属于劳务派遣性质。也就是说,与学校并不存在工作雇佣关系。
其三,这批职工大部分是硕士学历,赔偿一分钱没有。因为这些都是和劳务派遣公司沟通。
其四,这名网友直言,高校已经没有了铁饭碗,但裁员的时候还是尊卑有别,派遣岗是高校里的最底层。
- 对此,网友们迅速围观,议论纷纷。
有网友认为,劳务派遣的本质就是主体方对用工责任的规避:对求职者来说,尽量规避实行派遣制度的单位。
有网友分析,十年前高校编制还不算难吧,不过硕士进211没有编制那就是行情啦。
有网友表示,怕什么,学历那么高,出社会多的是大公司抢着要,教出来的学生都厉害,老师更不怕找不到工作。
有网友感慨,劳务派遣本就是高学历人才研究出来的,现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高校饱和必整合,降薪裁员势所须,乌合之众鱼混珠,学历贬值罪祸首。
- 不得不说,人在职场的危机感可谓越来越强。这也是为何,如今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蜂拥而至,考公考编,因为这种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太稀罕了。
高校大批量裁员并不常见。毕竟,在传统思维里,高校目前根本不愁生源,哪怕出生率下降,要波及高校,还需要折腾十几年。何况,目前高校扩招也是快速获得生源的有效方式。
但是,这次网传该校裁员事件,说明该校在做一系列改革动作,或也彰显新校长的改革决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则消息官方并未做出回应。
- 那高校裁员时通常会优先考虑以下几类人员呢?
首先考虑的就是行政后勤人员,工作内容相对边缘:他们不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核心工作,如一些后勤支持类岗位,像校园设施维护、物资采购与管理、一般性行政事务处理等。这些工作对高校的核心业务影响相对较小,即便人员有所减少,也较容易通过调整工作流程或增加现有人员工作强度来维持运转。
另外,低学历或低职称人员,竞争力较弱,在高校这样注重学术和专业能力的环境中,面临裁员时,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当然,绩效表现不佳的人员也可能在考虑之中。不管是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评价差,还是科研工作中成果产出少、科研项目完成情况不理想等,绩效表现不佳都反映出个人对高校的贡献值较低。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临时合同制人员,也就是劳务派遣人员。基于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解除临时合同制人员的成本相对较低。
总之,人在职场,无论是哪个阶段,必须未雨绸缪,保持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当下这种就业环境,特别是企业,裁员事件可能随时发生。只有自己“人有所值”,才可能避免淘汰。或者,哪怕被裁员,也还有重新开始的底气和实力。加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