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央编译局迎来了陈昌浩这个新副局长。当时他已经47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年纪。

然而,熟悉陈昌浩历史的人们对他在建国后默默无闻的处境深感惋惜,毕竟他曾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许多威名赫赫的战将都是他的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前妻张琴秋则身居高位,担任纺织部的副部长,他与首任妻子所生的儿子们也成为了备受景仰的大人物。

在1952年6月,人们看到刘少奇亲自去火车站接某个人物时,忍不住好奇,是什么样的身份可以让国家副主席做出这样的举动。

随着火车稳稳停在站台旁,一个经历了岁月洗礼的中年男子缓缓走出车厢,正是他们等待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副主席”

“昌浩同志,欢迎回来”

十四年的别离,虽然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痕迹,但他们的手仍然紧紧握在一起。

陈昌浩,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

时光倒回到21年前,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正式宣告成立,当时25岁的陈昌浩担任政委,成为这支部队的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红四方面军与红一、二方面军并列,是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能够在25岁时就担任红军主力的直接指挥者,可见陈昌浩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是多么杰出和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他的确表现出色。

陈昌浩常常亲自带领部队冲锋在最前线,多次粉碎敌人的战略意图,挫败敌人的阴谋诡计。

1931年12月的黄安之战,陈昌浩亲自带兵,冒着飞行员可能叛变的危险,乘坐我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向黄安城内的敌师部投掷迫击炮弹和宣传单,炸得敌人狼狈逃窜,同时也在心理上彻底摧毁了敌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的勇敢行为使我军很快歼灭了城中的敌人,攻陷了黄安城。1932年10月,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不利局势下,陈昌浩保持冷静,领导红四方面军进军秦岭和大巴山区。

接着,陈昌浩和徐向前多次利用游击战术击败前来包围的敌人,并趁机攻占川东北的几个县城。连克川东北几个重要城镇后,陈昌浩和徐向前以这些县城为基地,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对陕甘宁苏区来说,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当时苏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只有40多万人口,而红二、四方面军却有近五万人,他们的到来给苏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部迅速进行部署,成立了西路军,其任务是西渡黄河,创建河西根据地,并独立向西发展,打通与苏联的交通线,获取苏联的军事物资援助。

当时,由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领导的西路军踏上了西征的道路。西进后,部队每天都在战斗,给了马家军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2月底,他们曾一度攻占高台县城,并建立了革命政权。然而,辉煌战绩背后却是弹药和粮草不断枯竭,士兵伤亡惨重。

在1931年的血战古浪中,红九军遭到重创,师级以上干部伤亡惨重。经历了这场战斗后,西路军仅剩下1.5万余人。

高台被西路军攻破后,马家军迅速集结大军反击。经过九昼夜的血战,红五军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也英勇牺牲。

此时,西路军主力损失惨重,不足万人,包括许多后勤人员在内,还有三千多名伤病员。失去战斗能力的西路军在石窝山会议后分为三路突围,最终只有三千多人成功回到陕北。陈昌浩也是经历了数月的艰难转移才返回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西路军的领导者,陈昌浩主动承担了这次失败的责任。虽然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但陈昌浩并未再领兵上战场,而是留在延安的抗大和陕北公学任教。1938年,由于胃溃疡发作,他申请去苏联接受治疗。

到了苏联后,陈昌浩在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后,进入了共产国际的疗养院休养。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疗养院被紧急解散,陈昌浩被疏散到中亚的一个小镇科坎加。

由于劳动力短缺,他在采石场工作了近一年。1942年,他重返莫斯科,被苏联外交委员会聘为翻译。

1943年,陈昌浩调入苏联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化出版局工作。最初几年,他主要翻译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

从1947年开始,他与杜布罗夫斯基共同负责编辑《俄华辞典》,五年时间里,陈昌浩为这本辞典付出了很多心血,最终完成。在《俄华辞典》完成第二年,他开始了回国的旅程。

直到1951年,陈昌浩才回到了久别的祖国,担任编译局副局长等职务。与他当年的战友和部下相比,现在都成了高官显要。陈昌浩只当了个副局长,他的子女后代又有什么成就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陈昌浩一共有四个妻子,与第一个妻子刘秀贞育有两个儿子陈祖泽和陈祖涛,与第二个妻子张琴秋没有子女,与第三个妻子格兰娜育有一子陈祖莫,与第四个妻子孟力没有子女。

值得一提的是,陈昌浩的第二个妻子张琴秋是一位著名的红军女将,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她还担任过纺织工业部的党组副书记和副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昌浩的三个儿子中,陈祖涛的成就最为显著。他早年在苏联学习机械技术,毕业后不久就被派回国,负责联络援建中国汽车工业的事务。

作为驻苏代表,他与苏联专家密切合作,为三年内建成中国第一汽车厂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国之重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到建国后的副局长,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变故。尽管他的子女后代并没有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出类拔萃,但陈昌浩自己的伟大事迹和贡献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