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篇计划#有些预言,听上去像是危言耸听,只有时间能证明其真伪。两年多前,俄乌冲突刚爆发时,欧洲各国都忙着站队,宣布对俄罗斯的制裁。那个时候,默克尔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冷酷地提醒大家:“这场冲突对欧洲未必是好事,可能我们会成为最大的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

默克尔,德国的“铁娘子”,从政几十年,经历风风雨雨,早已看透了国际局势的风向。她并不是在随便说话,背后是深思熟虑的判断。当时的欧洲各国,陷入了一种集体癫狂的状态。大家都被美国主导的“反俄行动”裹挟,根本听不进去默克尔的理性分析。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国家,不仅迅速加入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甚至还关闭了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这一切,似乎都在让欧洲站上道德的制高点,默克尔看到了更深层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预言很简单:欧洲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特别是天然气,而俄乌冲突会让这一供应中断,最终受伤的,不是美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整个欧洲,尤其是德国。

1.能源供应被掐断,欧洲陷入困境

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各国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制裁清单一张接着一张,北溪天然气管道也随之遭遇重创。有人说,北溪管道的爆炸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破坏行动。无论如何,结果就是欧洲的能源供应被彻底掐断。德国的制造业,作为欧洲经济的支柱,开始感受到强烈的震荡。

如今,德国的西门子、宝马、奥迪等企业,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制造业对能源的需求极大,而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储备并不足以支撑他们长期的生产。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德国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些额外的成本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飙升,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倒闭潮的隐忧也开始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克尔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她清楚地知道,德国的经济命脉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美国虽然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表现得很“热情”,但真正为欧洲提供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却没有摆在桌面上。

2.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欧洲自损八百

在这场俄乌冲突中,谁是最大的赢家?恐怕非美国莫属。美国不仅通过能源出口大赚一笔,还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经济竞争力。欧洲不得不高价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而美国的能源公司则在背后数钱数到手软。

对于美国这场冲突无疑是笔划算的买卖。通过制裁俄罗斯,欧洲的能源供应被迫断裂,而欧洲只能依赖美国的能源出口。而在军事方面,欧洲国家也开始更多地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增加了对北约的依赖。这些都让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默克尔早就意识到,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击俄罗斯,更是在削弱欧洲的经济独立性。她提醒欧洲各国领导人,不要被眼前的局势冲昏头脑,要为长远考虑。这些话最终淹没在了集体的制裁狂潮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欧洲自乱阵脚,德国成了“带头大哥”

欧洲的能源危机并不止于此。更棘手的是,欧洲内部的分歧也开始浮现。欧盟的决策机制本就复杂,当各国的利益不一致时,协调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引擎,在俄乌冲突中,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朔尔茨政府上任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国内的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企业怨声载道,形势紧迫;另一方面,欧盟内部的决策并不总是与德国的利益一致。就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德国一早就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德国本土企业的生存。

德国的出口依赖性极高,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德国的奔驰、宝马等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言而喻。一旦欧盟继续一意孤行,德国势必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而默克尔的预言,似乎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内部矛盾激化,民众走上街头

在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下,德国国内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成为常态,民众不满政府的无力,要求出台更有效的经济救助政策。朔尔茨政府也深知,继续跟着欧盟的步伐,只会让德国陷入更深的泥潭。

欧盟的集体决策模式让德国有些无奈。默克尔的警告已经成真,德国必须在欧盟和本国利益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朔尔茨政府一方面需要维持欧盟的团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本国的经济利益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默克尔的远见,欧洲的困局

有人说,默克尔的政治智慧在于她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远方。而这一次,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她的远见卓识。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的能源困境、经济衰退、民众不满,都在印证着默克尔当初的警告。

欧洲,曾经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如今却在这场冲突中显得有些无力。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引擎,能否带领欧洲走出困局?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