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88年,李志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二八自行车,后座上坐着略显拘谨的魏志远。魏志远是李志的堂弟,刚从农村老家过来,准备跟着李志在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
李志咧嘴一笑:“到了城里好好干,比在老家强多了!”魏志远点点头,黝黑的脸上带着期待和不安。
李志把魏志远带到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住宅小区工地。李志把他介绍给工头,工头上下打量了魏志远一番,点点头说:“小伙子看着挺结实,好好干,别偷懒!”
第一天,魏志远就被安排去搬运砖块。虽然活很累,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李志则负责一些技术含量稍高的工作,比如测量和放线。
中午休息的时候,李志特意找到魏志远,递给他一瓶汽水,关切地问:“怎么样,还吃得消吧?”魏志远腼腆地笑笑:“还行,哥。”
下午,工地上一辆满载水泥的手扶拖拉机陷进泥坑里,动弹不得。驾驶员急得满头大汗,大声呼喊着求助。
李志见状,赶紧跑过去,招呼魏志远一起帮忙推车。两个人使劲浑身解数,但沉重的拖拉机纹丝不动。
“不行,力气不够!”李志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志远,你去那边找辆小推车过来,我们用撬棍把车撬出来。”
魏志远点点头,转身朝着工地另一侧跑去。他找到一辆小推车,正准备推回去的时候,一辆满载渣土的卡车突然从弯道处冲了过来。司机似乎没有注意到魏志远,猛地按了一下喇叭。魏志远被吓了一跳,慌乱中躲闪不及,被卡车撞倒在地。
李志听到巨响,心猛地一沉。他飞快地跑过去,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魏志远,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大声呼救。工友们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救护车很快赶到,将魏志远送往医院。但一切都太迟了,魏志远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李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带弟弟出来打工,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而魏志远的亲哥哥魏志义在得知弟弟的死讯后,更是悲痛万分。
他认为是李志没有照顾好弟弟,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从此以后,魏志义就再也没有和李志说过一句话,两家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疏远。
1989年9月,李志的妻子站在家门口,朝着村口的方向大声喊着:“小西,回家吃饭啦!” 喊了几声,不见儿子的身影。她心里隐隐不安,走进屋里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有看到小西。
她走到村口的小卖部,向老板打听:“王叔,看到我家小西了吗?”
王叔想了想说:“好像看到他跟魏志义一起出去了,说是去后山玩。”
李志的妻子松了口气,心想可能是孩子贪玩,忘了时间。她便先回家,想着等一会儿小西自己就会回来。
然而,一直等到天黑,小西还是没有回家。李志的妻子慌了,她又问了几个村民,都说没看到小西。有人说好像看到魏志义一个人回来了,但没看到小西。
李志的妻子赶紧跑到魏志义家。魏志义的父母说魏志义下午回来过一趟,放下东西后又出去了,说是去镇上办事,具体去哪儿他们也不清楚。
第二天一大早,李志的妻子打电话到李志打工的地方,把小西失踪的事情告诉他。
李志听到这个消息,匆匆忙忙地向工头请假,立刻赶回家。
回到家后,李志顾不上休息,立即到派出所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办案民警对魏志义的社会关系进行排查,走访周围的村民,了解到魏志义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魏志义曾在事发当天带着小西在附近镇上的一个小诊所看过感冒。诊所医生回忆说,当时魏志义看起来很焦急,说孩子感冒发烧,需要买药。这是小西失踪前最后一次被目击。
根据这条线索,警方初步判断魏志义可能带着小西离开村子,于是立即以皋兰县为中心,向周边乡镇展开搜寻。他们调取各个路口的监控录像,走访附近的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希望能找到魏志义和小西的踪迹。
同时,警方也发布协查通报,将魏志义和小西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发送到各个派出所,请求协助查找。
李志也积极配合警方的工作,他带着小西的照片,跑遍皋兰县周边的各个乡镇,逢人便问,希望能找到一丝线索。然而,五年过去,小西依然杳无音信,与此同时,魏志义的去向也无人知晓。
直到1994年,银川的一场大爆炸才让魏志义再次出现。
银川市中心的公园里,一位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正与一位老者对弈,两人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这名男子正是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王建国。他习惯每天早上来公园下棋,风雨无阻。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头戴鸭舌帽的男子走进凉亭,他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帆布包,径直走到棋桌旁。
男子在距离棋桌不远处站定,环顾四周,然后迅速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的物体,放在地上。
热门跟贴